好茶始于茶质 广西茶人匠心情倾六堡 制茶传承古法 (好茶源于自然,更)

山坡茶园里,满坡蜿蜒的六堡茶茶树葱葱郁郁,六堡镇梧桐村茶农邓丽生熟练地采摘新鲜茶芽,然后炒制,这是邓丽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邓丽生是六堡镇梧桐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对六堡茶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坚守,多年来他脚踏实地,潜心囿于茶园,种茶、制茶艰辛,但他却苦中作乐,为的是自己心中的六堡茶味道。

好茶始于茶质邓丽生现年44岁,是六堡镇梧桐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是一个有着近20年种茶、制茶经验的茶人。

他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开始,时常要到晚上12点才能收工。

种茶、制茶艰辛,但他却乐此不疲。

爷爷曾创办过茶厂,邓丽生自小喝着六堡茶长大,但与六堡茶的真正结缘,却是源于一次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六堡茶市场一度低迷,眼见手中的茶叶堆积没销路,不少茶农纷纷放弃种植六堡茶,在茶山上种起八角

20岁出头的邓丽生,为了生活也和众人一样,收八角谋生活。

1999年,六堡茶销路逐渐有起色。

一天,一个朋友找到邓丽生,劝说他放弃收购八角,改收购六堡茶。

原本对六堡茶就有着深厚情怀的邓丽生,在朋友的引导下,开始一门心思地去钻研六堡茶。

小时候,邓丽生常听父辈说,一杯茶的前世今生,只要一喝就知道,茶汤在老茶人口腔翻滚入肚,一杯茶水的分数就自然呈现,茶色的优劣,茶叶的年份和采制季节,甚至采自哪个茶区,结果一目了然。

这让他感到很不可思议,甚至不愿相信。

自从从事六堡茶收购工作后,邓丽生明白了,茶人对茶的了如指掌,源于他们对茶的纯粹热爱与深刻了解,是印刻在骨子里的。

接触茶叶后,邓丽生对六堡茶的了解突破了幼时的朦胧感观,对六堡茶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对六堡茶的情感也更深了。

在收购茶叶的那段时间,发现市面上各色各样的茶叶,质量良莠不齐,邓丽生想做健康的六堡好茶,而市面上的茶叶质量并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标准。

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开山辟地去种茶、制茶。

喝茶就要喝健康的好茶,而一壶好茶,则源于自然,源于好的茶质,这是邓丽生的初衷。

种茶之初,邓丽生凭借着小时候跟着父母种茶学会的基本种茶技术,满怀希望地种下一棵棵茶树。

但是茶树才刚种下,除了收获期还要继续等待外,自己所种的茶树数量也不多,这并不能满足他想规范制茶的愿望,这让邓丽生感到苦恼,于是他想到向梧桐村的村民收购茶叶的方法。

六堡镇自古生产好茶,其气候、地形得天独厚,最适合六堡茶的生长。

但其实除了天然的环境条件,好茶更多的是茶人对茶道的坚守和传承。

为了种植生产品质优良的茶叶,邓丽生坚持人工除草作业方式,不允许喷洒除草农药。

20多亩的茶园,一般一个月要除草一次,而茶叶生长的高峰期——4月至7月,这段时间每个月则至少要除草两次。

对于他的茶园而言,除草是一项大工程,20多亩面积,除一次草要花费一个星期时间,这期间每天都要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行僧般地埋头苦干。

但是,不管如何日晒雨淋,邓丽生始终没有动摇过。

此外,邓丽生坚持使用茶叶专用肥或者有机肥。

他不怕辛劳,就怕茶种得不好。

为了保证收购的茶叶与自己种植的茶叶在同一个水平标准上,邓丽生多番耐心地劝说村民与自己采用相同的种茶方法。

起初,大多数村民都不理解他,也不支持他,但他并没有放弃,坚持和村民沟通,推广自己的种茶理念。

时间长了,村民逐渐看到绿色种植模式的长处,纷纷采用他的种茶方法。

邓丽生以自己的种茶理念创办了一间六堡茶茶叶合作社,与村里的农户签订了合同,向他们收购茶青。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他经常到合作社农户的茶园看他们的种植、管理情况。

制茶传承古法从六堡镇到梧桐村,沿途高山云雾缭绕,远离喧嚣,在如此原生态环境下的,茶园里六堡茶茶树一排排地争相生长,摇曳生姿。

邓丽生最爱到茶园里看茶叶的生长,宁静安适的茶园风情,柔软着茶人的心。

邓丽生租用了梧桐村小学的旧教学楼,用于制茶的基地。

每天,到茶园里闻一缕茶香,观鲜叶、查土壤、摘茶芽,下午回来基地,收购合作社茶农当天采摘的茶青,然后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他忙得不亦乐乎。

每天,邓丽生都会收到茶农采摘回来的茶青,约400公斤,他当天加班加点把所收的茶青进行杀青。

他雇佣了一名老师傅和他一起做茶。

令他惊喜的是,近两年儿子和3个侄子、侄女也相继主动跟他学做茶。

于是,老中青几个人搭档干活,心无旁骛地沉迷在六堡茶的世界中。

大家分工合作,邓丽生上夜班,4个年轻人上日班,将前一天晚上杀青的茶叶进行反复揉捻、焙干等。

“与茶共舞”多年,邓丽生有着茶人对细节的严苛与坚持。

多年来,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他都坚守在梧桐村,守着茶园,用传统古法制作六堡茶。

“好茶五分在茶质,五分在工艺。

”这是邓丽生的茶人理念,所以他亲力亲为种茶、制茶,在他身上,有着质朴的茶人“工匠精神”。

为了提高种茶制茶技艺,自2013年起,邓丽生多次跑去云南昭平等地,观看、学习种茶技术。

机械化茶园种植确实冲击了他,但是冷静过后,他明白,不管别人的技术再好,对与众不同的六堡镇的地形、气候而言,也不一定适合六堡茶的种植。

所以学习回来后,他并没有一股脑盲目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不断钻研自家茶园的地形、土壤等,结合六堡茶生长特色,灵活运用。

走进邓丽生的六堡茶制作基地,入目便是一个个大木架子,架子上摆放的是晾晒茶叶的大簸箕。

另一旁,从云南特别定制的大铁锅摆放在炉灶上,柴火燃烧,茶叶逐渐褪去青绿色……邓丽生认为,六堡茶不同于绿茶等其他茶叶,所以他坚持用传统技艺去制作六堡茶,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的重复,都是为了更接近心目中的好茶品质。

“贵精不贵多”,是邓丽生平衡茶叶数量和质量的态度。

邓丽生制作的茶叶品质在朋友中很有口碑,大家不仅对他的茶叶赞不绝口,还为他执著痴迷的虔诚制茶态度所感染,也让朋友们敬佩。

如今,邓丽生的茶叶基地小有规模,是梧桐村较大的农家茶制作基地。

而优质的茶叶也吸引了客户来梧桐村找他买茶,不少初访者成了回头客。

高峰时期,基本每周都有两拨客户前来买茶,更有南宁、柳州等地的茶企、茶庄向他订购茶叶。

邓丽生坚信,好茶不愁销路。

这几年,他每年制作的茶叶在10吨左右,总量不多,但是也不算少,销售情况都是供不应求。

他没有想过扩大规模,以便生产更多的茶叶,“好茶需要好的茶质,如果品质不好的话,扩大规模并不是我的追求。

”邓丽生淡然道。

邓丽生的茶具极为简朴,如同他质朴的外表,闲暇时,他喜欢泡上一壶茶,细细品味自己亲手做的茶,与六堡茶进行深入心灵的交融。

(文/摄:全淦枚,来源:梧州日报,图源于网络)

好茶始于茶质广西茶人匠心情倾六堡制茶传承古法

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火爆背后

“岭南风光”是国家旅游局主推的美丽中国十大旅游品牌全球推广工程之一,而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为充分展示岭南历史文化底蕴,今年梧州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把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与梧州六堡茶文化节相结合,并把活动延续到国庆节黄金周,实现推广茶产业,传承岭南文化和“茶船古道”文化,实现旅游“一石三鸟”的效果。

古道茶香客似云来——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火爆背后“黑石茶到!芦笛茶到!”上午时分,苍梧县六堡镇合口码头广场上人山人海,茶担队的茶农一边吆喝,一边挑着一筐筐茶叶来到码头,六堡茶历史民俗文化表演正式开始了。

这是9月25日至10月6日,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的一个热闹镜头。

“岭南风光”是国家旅游局主推的美丽中国十大旅游品牌全球推广工程之一,而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为充分展示岭南历史文化底蕴,今年梧州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把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与梧州六堡茶文化节相结合,并把活动延续到国庆节黄金周,实现推广茶产业,传承岭南文化和“茶船古道”文化,实现旅游“一石三鸟”的效果。

1、以茶为媒,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茶排出埠喽!”随着一声叫喊,装满茶叶的竹排缓缓驶出,穿着蓑衣的茶农唱起当地的特色茶歌,好一番茶业兴旺的好景象。

作为“茶船古道”发源地,六堡镇成为此次文化周的“主角”。

“这里是茶船古道的源头,今天的表演重现了历史上古码头担茶、装茶、运茶的繁忙景象,既让我们感觉新鲜有趣,又帮助大家加深了对六堡茶历史文化的了解。

”外地游客张先生说。

特色表演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感受六堡茶文化的历史魅力,而斗茶大赛则让大家一饱口福眼福。

苍梧县总工会组织了86家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送来茶样参加比赛。

由六堡茶非遗传承人、六堡茶合作社负责人和茶企负责人组成的评委组,对86款茶样进行初评。

假日里,在六堡镇茶园,游客们品尝六堡茶,观赏茶园风光,体验采茶制茶流程,在游玩中了解六堡茶的悠久历史。

而在梧州市区,则举行了2018年全国茶馆产业发展峰会。

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迎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的全面繁荣,茶馆业也因此进入蓬勃发展期,从基础薄弱逐步发展成为一端连接生产、一端连接市场的文化展示平台,承载信息、展示、交际、审美、休闲、餐饮等许多社会功能,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茶馆经营者、茶企负责人参加峰会,分享了各地茶馆发展经验,并为参会的茶馆经营者提供发展建议。

“活动以茶为媒,有利于壮大六堡茶产业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称,目前,六堡茶年产量超过1.35万吨,直接产值已逾14亿元,综合产值达40亿元,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助推乡村振兴,成为梧州乃至广西一张闪亮的名片。

本次活动让广大茶人更了解梧州,更懂梧州六堡茶,携手打造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以文切入,充分挖掘茶旅内涵“边喝茶,边感受浓浓的岭南文化,味道好极了。

”国庆放假,不少游客涌到梧州,白天感受“茶船古道”文化,晚上看岭南文化展演活动。

除了在六堡镇的特色表演外,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也相当火爆。

活动周期间,这里正在举行六堡茶“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图片展,数个展板整齐地摆放在馆内,图文并茂地从古道遗痕、古道兴衰、境外寻踪三个部分,将六堡茶历史文化及“茶船古道”故事展现给游客,将“茶船古道”故事推广出去,增强梧州六堡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10月1-6日,每天晚上,梧州市六堡茶文化馆欢声笑语,“茶礼戏食”梧州岭南文化展演活动准时开始,大家赞叹不绝。

说唱表演《今日茶乡老茶婆》、舞蹈《广西尼的呀》等节目,既表达了梧州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的壮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豪迈情怀,也进一步向市民游客展示了梧州六堡茶等产品独特韵味。

旅游周期间,梧州市还通过六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体验活动、“梧州有礼茶礼”旅游商品暨创意设计大赛、“Hi梧州”抖音视频评选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区内外游客参加,感受六堡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把六堡茶文化周和岭南文化周结合起来,有利于推进全域旅游,做大做强特色旅游。

”自治区旅发委主任甘霖表示,自治区旅发委与梧州市已成功举办两届“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对打造广西岭南风情旅游品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梧州市此次以活动为契机,积极实施“东融”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广西旅游强区建设。

3、三节结合,持续提升城市品牌在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活动的推动下,六堡茶文化之旅持续升温。

10月1-6日,前往六堡镇的专线旅游车票早早售完,市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茂圣六堡茶馆、苍松茶厂等景区和茶企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翠绿的茶山、四溢香韵的茶汤、特色各异的六堡茶产品都让游客赞不绝口。

国庆黄金周里,大家参观百年骑楼,品尝梧州特色美食,冰泉豆浆、纸包鸡、龟苓膏、河鲜等传统特色美食仍是吸引游客的大卖点:梧州冰泉豆浆馆一座难求;到新粤西楼、大东酒家品尝纸包鸡、葱油鱼的游客络绎不绝。

吃喝玩乐互动一条龙的休闲服务,独特岭南文化神韵与魅力,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据介绍,去年第二届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接待游客80.26万人,旅游收入3.56亿元。

今年把六堡茶文化节、岭南文化周和国庆黄金周结合后,国庆节期间,该市共接待游客135.3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6.47亿元,旅游周系列活动带旺旅游市场效果明显。

梧州市长李杰云称,该市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岭南文化和西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有看不完的青山绿水、听不厌的粤韵清音、尝不尽的岭南美食。

梧州六堡茶制茶工艺源于1500年前,形成了积淀厚重的“茶船古道”历史文化。

近年来,该市积极探寻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大力促进六堡茶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节会活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岭南风光”是国家旅游局主推的美丽中国十大旅游品牌全球推广工程之一,而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为充分展示岭南历史文化底蕴,今年梧州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把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活动与梧州六堡茶文化节相结合,并把活动延续到国庆节黄金周,实现推广茶产业,传承岭南文化和“茶船古道”文化,实现旅游“一石三鸟”的效果。

梧州六堡镇:山水为媒育好茶产业奏响致富歌

梧州六堡镇,以山水孕育出优质茶产业,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交响曲。

在梧州电视台的《寻找魅力乡村》节目中,我们跟随记者火火,探索这片茶乡的奥秘。

初见六堡,巍峨的山脉映入眼帘,而深入其中,山水为媒育好茶的理念愈发鲜明。

六堡镇的主导产业是六堡茶,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5000多亩,苍松、双贵、八集山庄等茶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见证了六堡茶从历史沉淀中焕发新生的历程。

沿着六堡河畔,古色古香的茶街让人流连忘返。

店铺中,茶砖、老茶婆、茶蛋等琳琅满目的六堡茶产品,让人仿佛置身于茶的世界。

冬季里,一杯热气腾腾的六堡老茶,不仅是养胃祛湿的良品,更是六堡人生活的日常写照。

体验六堡,不仅限于品茶,全茶宴的美食诱惑同样不容错过。

六堡人以茶为纽带,将茶文化融入生活,甚至纳入学校教育,让孩子们从小亲近茶,理解家乡的骄傲。

近年来,六堡镇通过举办茶文化活动,如采茶、制茶比赛、民俗表演等,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还带动了自驾游热潮,成为两广地区的新旅游热点。

本文来自网络网友投稿,不代表梧州山塘岐六堡茶官网立场,如果侵权,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六堡茶解读广西地方标准六堡茶讲解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9813931293

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首页
添加微信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