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六堡镇是广西梧州苍梧县下辖的一个镇,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万人。六堡镇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享有"六堡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六堡镇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2021年,六堡镇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3万吨,产值约为15亿元。六堡茶已成为六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六堡镇茶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茶园老化,产量下降
- 茶叶质量不稳定
- 品牌影响力弱
- 市场竞争激烈
二、发展目标
根据六堡镇茶产业的现状,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六堡镇茶产业发展的目标是:
- 到2025年,实现茶园面积15万亩,茶叶产量5万吨,产值25亿元
- 到2030年,实现茶园面积20万亩,茶叶产量8万吨,产值40亿元
- 到2035年,实现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产量10万吨,产值50亿元
三、发展措施
为了实现六堡镇茶产业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茶园管理
- 改造老茶园,重新栽种优质茶树
- 提高茶园管理水平,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
-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茶园健康
2. 提高茶叶质量
- 建立茶叶质量控制体系
- 加强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 打造六堡茶品牌,提升其市场影响力
3. 扩大市场份额
- 积极参加国内外茶叶展会和博览会
- 拓展电子商务渠道,开拓线上市场
- 与国内外茶叶企业合作,拓展市场
4. 完善配套设施
- 建设茶叶加工园区,集中茶叶加工企业
- 建设茶叶流通市场,为茶叶交易提供平台
- 建设茶叶科技研发中心,促进茶产业技术创新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六堡镇茶产业发展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 出台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 加大茶产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
- 扶持龙头茶企,带动茶产业发展
2. 加强组织领导
- 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
- 建立茶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提供技术指导
-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茶产业技术创新
3. 加强宣传引导
- 宣传六堡茶的品牌和文化
-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茶叶
- 营造良好的茶产业发展环境
五、附录
六堡镇茶产业发展规划图
探寻广西六堡茶发展之路
广西六堡茶的发展之路探索2008年3月10日,广西企业商务网()的一篇文章揭示了六堡茶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我初次接触六堡茶是在三年前,当时一位梧州茶友分享了一款有50年历史、仅剩2斤的六堡茶,定价高达2万,显得极为珍贵。 同年,我和几位广州、东莞的茶商决定前往六堡镇,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抵达六堡镇人民政府,我们品尝到的茶品质良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茶商们渴望合作,但六堡镇的年产量却只有可怜的千担左右,茶园面积仅百亩左右。 老茶园寥寥无几,大部分为近年来新种植的。 令人失望的是,六堡茶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关闭。 我们并未因此放弃,继续前往黑石村,那里的典型茶乡。 在黑石村,村民们的茶园多为新茶园,仅有一小片约20年历史的老茶园,但管理并不精细,茶树老化严重,产量不高。 我们发现,大部分农家的茶叶加工设备简陋,仅用大铁锅炒茶。 对于传统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村民们知之甚少,但他们坚定地表示,只有六堡乡产出的茶才能称为正宗。 所售茶叶虽然带有烟熏味,但口感清爽,微甜中带有药香,类似广东人喜爱的大碗茶风味。 尽管六堡乡的探访结果不尽如人意,产量低、传统工艺模糊,但出口量达1000多吨的六堡茶究竟来自何方,这成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这次的经历揭示了六堡茶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有待挖掘的历史底蕴。
六堡茶市场调研——厂茶篇
?身处迷雾中该如何拨云见日?前? 言在六堡茶的语境中,存在着厂茶(熟茶)和农家茶(生茶)这两个词语,它们共同构成了六堡茶的两个支点,撑起了整个六堡茶市场。 西江堤下的鸳江丽港,茶叶一条街,梧州最大的六堡茶集散地,遍布着厂家的直营店、代理商和大大小小的经销商,销售着各式各样的六堡茶,你想要什么样的六堡茶,在这里都能找到。 “六堡茶之家”花了半年时间,怀着敬畏之心,带着固有的愿望:寻找和印证,走访近80%的大小企业和商铺,试图通过他们的描述和分析,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六堡茶市场。 ▲?丽港茶叶一条街历史上的六堡茶与今天的六堡茶不是一个概念,本文要说的六堡茶指的是六堡厂茶(熟茶),历史最多不过60年。 厂茶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一种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滋味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形成独特的口感,让许多茶友无法抗拒。 原料、工艺、仓储,形成六堡茶品质特征的三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变数,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在其中,正是这些“变”让六堡茶与众不同。 /?01?/关键词:工艺1、“双蒸双压”和“冷水发酵”以前的六堡茶,是没有渥堆工艺的,需要经过多年陈化才能达到比较好品饮状态。 解放后,六堡茶进行了技术革新,先后研发出“双蒸双压”和“冷水发酵”工艺,大大加快六堡茶转化的速度,造就了现代普遍认可的浓红陈醇的特征,成为主流工艺,沿用至今。 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这两种发酵工艺是同时并存的。 因双蒸双压发酵不充分,茶汤还有苦涩味,而且不适应大生产的需求,大茶企已经基本弃用,而一些小厂,仍坚持双蒸双压,并冠以“古法”工艺。 一家主打古法工艺六堡茶的老板说,这种做法能更好的保持茶叶的完整性,内含物也能更好地保存下来。 虽然不太清楚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但是在平日喝茶时只要稍加留意,确实是能品出这两种工艺的区别来。 2、渥堆工艺易学难精发酵技术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技术活,但又不同于制造业之类的技术,有标准的规格和流程,要做得好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熟茶的渥堆发酵时间较长,一般在30-60天左右,每发酵一批茶,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看茶做茶。 ▲梧州茶厂的渥堆车间里,工人们对茶堆洒水以便发酵(麦朝枢/摄)“常听人说熟茶发酵是‘三分靠人、七分靠天’,是这样的吗?”“可以这么认为吧,因为在渥堆发酵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发酵的场所、空气的温湿度、潮水、翻堆等程序的时间都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可循,师傅的技术与经验的好坏,对于我们茶厂的茶叶品质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某茶厂负责人与我们如是说。 ▲某企业的陈化车间可见,熟茶的发酵虽说考验着各大厂家的技术,但却充满着经验色彩,怪不得六堡茶的滋味口感会出现百家百味,令人难以分辨的情况。 3、制茶师傅师出何处?从我们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六堡茶的渥堆工艺,几乎都是从梧州茶厂或者中茶公司流传出去的。 大部分的茶企在我们问到制茶师傅的情况时,都很坦白地告诉我们。 “我们的师傅是以前是在梧州茶厂工作的,现在已经退休,作为顾问经常给年轻师傅指导。 ”“制茶师傅啊,原来一直在中茶公司工作,退休后聘为我们厂的顾问,平时不用来的,有什么问题找他问就行了。 ”“厂里的师傅都是年轻师傅,不是什么大师,但是技术是跟茶厂师傅学的。 ”“我们老板本来就是中茶公司的员工,后来自己出来单干。 ”翻开历史档案,这种说法也是有据可循的。 2003年以前,六堡茶虽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一直被定位为价廉物美的茶品在销售,即便上世纪80年代风靡日本、东南亚地区,但生产熟茶的厂家仅有梧州茶厂和中茶公司这两家国营企业,主导着六堡茶熟茶市场。 2003年以后黑茶大热,市场上生产六堡茶的厂家开始逐渐多了起来,而懂得做六堡茶的都是这两家国营茶厂培养的,人数不多,在急剧放大的市场需求下,变得奇货可居,纷纷被请去主持发酵工作,并教出了许多徒子徒孙传播六堡茶发酵事业。 前文说过,六堡茶的发酵工艺是没有太多标准可循的,有着丰富经验的师傅带徒弟只能做到口口相传,是否可以学有所成,还得看徒弟的悟性。 就好比厨师,同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徒弟,为什么有些就能成为星级酒店的大厨,有些就只能到小饭馆里谋生活。 /?02?/关键词:原料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西农业厅、梧州市农业局的统计数据,在2015年,六堡茶的种植面积已达7.5万亩,产量1.05万吨,六堡茶生产基地、茶园也在逐年增多。 但是我们奇怪地发现,当问及原料来自哪里,都是含糊其辞,一带而过,没人能说清楚具体来源,几乎就是不可说的秘密。 几经打听,我们找到了一位业内人士,他跟我们透露,六堡镇原有的茶园,在80-90年代,六堡茶最低迷的时期,被荒废砍伐得很严重,新的茶园也是在近几年才重新开始种植,要真正规模的产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导致了六堡茶群体种原料价格往往比其他的原料贵数倍。 目前加工六堡茶的原料来源除了少量六堡茶群体种外,大多利用云南大叶种、凌云白毛茶的原料,部分采用外来的黄茶原料茶,有些则来自越南茶。 ▲六堡镇里的双贵茶园(梁直/摄)/?03?/关键词:产品都说六堡茶是可以喝的“古董”,但是作为一件商品,它的定价权还是掌握在每个茶厂手里。 都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在六堡茶市场里价格和品质是否能划上等号?下面要说的是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 1、品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制作一次熟茶往往涉及近十吨的茶菁,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很高,发酵的风险又大,并非小厂、小作坊可以随意操作,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很难。 坊间有传闻,某家大厂采用一种更新的渥堆发酵技术,导致废了几十吨茶。 我们尝试了若干款同是三年陈的茶,口感、滋味、汤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 2、年份没有建立断代数据库,也没有权威的认证机构,陈化的年份全靠厂家说了算。 消费者盲目追求陈茶、老茶,导致了一些商家为了卖个好价钱,虚报年份。 根据我们走访的情况,十年的陈茶,有贵至上千元,也有低至两三百元的。 3、价格价格虚高,开价上天,还价落地,标牌价和实际成交价格差异大,存在不少过度营销,过度包装的情况。 一位茶企负责人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们,茶叶卖的太便宜,消费者也不会买账,我的茶室装修这么豪华,也请了这么多茶艺师,成本都摆在这里,我不卖贵点,怎么收回成本?即使这样,每年我还是亏。 4、产品线,云里雾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大小厂,任一品牌的产品线,少则几十个产品,多则过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什么产品我都要有,产品描述也大都雷同,他人有槟榔香,我也有,他有金花我也有。 如果说一个产品代表一个配方或者一个区域的原料,那么多配方是怎么来的?是真的经历了消费市场的考验还是有资深制茶经验的专家考究?我想,消费者不会因为高山、古树、金花都有而就认定这个品牌,更何况市场能记住一个品牌的也就那么几款产品。 /?04?/关键词:概念随着黑茶在茶叶市场上持续高温,六堡茶也跟着持续积累了很多固定的参与群体,逐渐出现了一些槟榔香、金花、陈香等概念,商家籍此作为卖点,徒增了六堡茶的“神秘感”,对于今日越来越讲求公开化透明化的商品市场趋势来说,这些概念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1、槟榔香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801年),曾以特殊的槟榔香被列为全国廿四名茶而声名大造,这是对六堡茶槟榔香最早的记载。 事实上槟榔香只是六堡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并不是所有六堡茶都有。 而在六堡茶实际流通过程中,槟榔香已经被商家异化成没有槟榔香的六堡茶就不是正宗的六堡茶。 我们尝试了不下十款声称有槟榔香的茶,有槟榔气而无槟榔味的,有松烟味的,有槟榔味但不持久的,还有木香的,甚至还有一些是越南茶的本味的。 到底什么才是槟榔香?在一家卖陈茶的店,我们品尝了一款三十年的老茶,真正的槟榔香是气、味皆有,入口略带刺激,口腔和喉咙有明显的清凉感,伴有轻微的松烟味,而且有明显的体感,余韵悠长。 ▲槟榔香六堡茶茶汤2、金花六堡茶工艺,制作过程中会偶然有发花,但不强求,为了蹭安化黑茶金花的概念,市场上过度追求金花,引进湖南农业大学的人工发花技术,以便增加卖点,提高售价。 一位制茶师傅告诉我们,真正自然发出的金花,是尤为难得的,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和环境。 而人工加入菌种,则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3、陈味/香很多厂家,声称两、三年的茶就有陈味,有把“醇”和“陈”混淆之嫌,更有甚者,湿仓加速茶叶的转化,把湿仓味、霉味当陈味。 一位老茶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陈味,至少经过五年以上,仓储转化良好才会慢慢显现的。 /?05?/关键词:市场1、市场梯队纵观六堡茶大小50多家企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大厂派龙头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市场策略。 通过规模化产量,既有原料的议价权,也有品质相对标准化的产品。 资金雄厚,作风虽古板,但也能与时俱进,实现网销,通过第三方公司运作网店,也收获了不少粉丝和受众群体。 这类企业目前面对的挑战是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和终端消费者接触少,当终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差异化要求更高时,这类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就很大。 第二梯队:小众品牌产能和知名度虽比不上大厂派,但是各怀绝技,对营销推广有其独到之处,经过近几年的积累沉淀,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供销体系,可以说生意维持得十分不错。 走访中,一家主打古法工艺的茶企特别引起我们注意:他们主打包装,产品也极具个性化,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再到最后的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正是这种高标准为其赢得不少高收入用户。 第三梯队:微小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市场渠道建设比较薄弱,以批发+OEM为主,几乎不做任何品牌宣传。 其盈利模式通常是通过批发市场的茶商包销或者中介批发,卖给全国各地的茶庄或者个人。 接触下来,其中一家企业比较典型,他们的做法是每年只生产8-10次茶,每次大概10吨左右,茶一做出来就以低价卖给本地或者外省的经销商,能迅速回笼资金。 ▲丽港茶叶街遍布的大小商铺2、行业的产业链茶企、经销商/茶庄、消费者三者就构成了六堡茶全部的产业链,茶企负责生产茶叶,经销商或者茶庄负责销售,消费者购买茶叶,可以说这个产业链并不十分健全。 首先,上游生产端,茶
舞起中国黑茶的龙头:广西梧州市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全景图
广西梧州市,这片中国黑茶的瑰宝之地,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 春天的六堡镇,群山环绕,新绿盎然,采茶女工轻歌曼舞,仿佛在编织着春天的茶香故事。 梧州市的蝶山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散发出醉人的茶香,那里矗立着象征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巨型茶具,热情地欢迎着四方来客。 六堡茶,源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便已兴起,其独特的红、浓、陈、醇口感和槟榔香,吸引了无数茶爱好者的目光。 梧州市政府积极布局,规划到2015年,六堡茶园面积将扩大至1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占比将超过40%。 六堡茶种植基地如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和梧州茂圣等公司,已在六堡镇建立起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园。 副市长吴浩岭表示,梧州正努力打造六堡茶原料基地,并持续优化品种选育。 在加工环节,梧州茶厂凭借传统与现代工艺的融合,提升六堡茶品质。 梧州茂圣等公司引进先进设备,推动六堡茶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化和标准化生产转变,如梧州茶厂的“三鹤”品牌已享有盛誉。 六堡茶产业正经历从分散生产到集约化加工区的转变,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已增至20多家。 市场方面,梧州六堡茶已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梧州茶业博览会上,六堡茶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出口量从1000吨增长到1600吨,显示出国际市场对六堡茶的认可。 梧州市还建设了首个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和梧州茶城,六堡茶市场版图正在不断拓展,国内外销售额皆有显著增长。 总的来说,广西梧州市通过种植规模化、生产现代化和市场国际化的策略,正在舞动起中国黑茶产业的龙头,推动六堡茶产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