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铁观音茶是用铁观音树种加工的乌龙茶,一年分五季采制: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
成茶品质以春茶为最,秋茶次之,而秋茶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不及春茶厚重。
再依次是冬茶、夏茶和暑茶。
至于春秋茶中的高档铁观音,其制作条件非常苛刻,要求鲜叶嫩度合适,且必须是晴天采摘的,制作过程晒青需有“时阴时阳”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风,即如“秋高气爽”的天气,而这则仅仅是必要的条件,还得需要配已精湛的制作技术。
如在做青阶段,要灵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这几年机械及空调的使用,不但使茶产量得到极大增加,也使其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至于如何鉴别高档精品铁观音,实质上是一项较深的学问。
在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农观色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高者能品断茶是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品技高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
对爱好者来讲,我们只能从铁观音的色、香、味、形及韵几个方面入手。
看干茶色泽编辑本段我们首先看干茶颗粒的色泽——现实中发酵轻的铁观音干茶以青绿鲜活为美,色泽晦暗或较乌黑则为次;而原中发酵观音的干茶追求油润有光泽、色如青蛙皮,明显比发酵轻的观音黑得多。
另外,干茶颗粒上二者也有区别:高档的轻发酵观音要求用新枞三叶一枝型茶青嫩叶,叶片较小,做出来的茶品颗粒自然也较小,而中发酵观音须使用老枞茶树的成熟叶面,采摘工艺往往也不甚讲究,做出的成茶颗粒大而重实,落于盘中当当作响——所谓“沉重如铁”之美誉便出于此。
当然,反映到市场上情况可能则千差万别、林林种种,但总的来说由于铁观音全面转向轻发酵工艺,市面上高等级产品基本都属于该种风格;中发酵制法的产品目前大多等级较低,至于高品质的中发酵茶,现实中越来越少了。
嗅干茶茶香编辑本段在干茶的茶香上,轻发酵茶与中发酵茶差异甚大:优质的轻发酵观音干茶可闻到非常明显的兰花幽香,而中发酵茶虽然也茶香宜人、但风格不同,如果加以对比,差异则是明显的。
冲泡开后,这种差异会进一步被放大:优质轻发酵观音兰花香明显、特点突出,给人以较强的感觉和印象,这也是它能够流行的主要原因;而中发酵观音茶香虽然也高扬、但其兰花香并不太明显,同时也较难卖出好价钱,久而久之,茶农也就不愿意做了。
如果要从嗅觉味觉上区分二者,只有开汤实际对比冲泡了。
当然,质量差的轻发酵茶则往往是香气很淡,更多是一点点香气都没有,而质量差的中发酵茶至少还能保持较高扬、闻起来也不错的茶香,即便是焙火香气。
品茶汤滋味编辑本段优质轻发酵观音入口滑爽,兰花茶香在口中即可体现,入喉之后甘香泛起,品饮高等级的轻发酵茶往往会给人以非常美妙的体验,即便它存在滋味较淡、不够醇厚的缺陷,但优点也极其明显——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并非空有虚名。
相对而言,中发酵观音表现中庸,很难感觉到特别的滑口,饮茶之时多半不会感觉到口中有什么兰花香;但它的优点是滋味较浓、适合口味重者,且饮后回甘、回甜较为明显,为不少人所青睐。
另外,口味清淡者是最容易接受轻发酵观音的群体——不过,若是质量差的轻发酵茶那就不好喝了,几乎无香,涩味明显,无甚回甘,用一个寡字来形容未尝不可;而质量不好的中发酵茶至少闻起来还是茶香不错,喝起来尽管有苦涩味,但滋味浓强。
另外应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高档轻发酵铁观音的鲜味和酸味,而这两种味是原中发酵铁观音茶所没有的。
所谓鲜味,一般人从字面上即可理解,由于现实中高档铁观音是用新枞三叶一枝型茶青嫩叶制作,发酵又很轻,因此,品饮其味便有新鲜爽口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更接近绿茶的鲜味。
至于酸味,大多数人不易品饮出来并很难理解,为何高档茶要有这种酸味,好吗?而这种疑问应该说在茶界也很普遍。
而现实中高档轻发酵铁观音确实有一种爽口的酸味,并且也已成为衡量是否是高挡茶叶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这种酸味是铁观音所独有的,也是轻发酵的结果,如果没有了这种酸味,饮后回甘的感觉也不会非常明显呀!在此,我想起了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以茶喻物理》中的一段话:“物之甘者,吃过则酸;苦则吃过却甘。
茶本苦物,吃过则甘。
”用此句来让我们去理解酸味是否更容易些。
当然,单纯*人为的因素加工出的所谓酸味,就另当别论。
茶叶的耐泡度编辑本段经常有这样的说法,轻发酵茶不如中发酵茶耐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持这种观点的多是口味重的人士。
其实,茶的耐泡程度取决于茶叶浸出物的多寡,轻发酵观音采用较嫩的新枞茶青,叶片往往肥厚,浸出物也多,耐泡度很好,不少茶品在六泡后仍可闻到明显的兰花幽香;但如果口味重便会感觉几泡之后就没味道了,所以认为轻发酵观音不耐泡。
相反,中发酵观音用的是较老的茶青,加上老枞茶树产出的茶青叶面较薄、浸出物自然就少,基本上在四、五泡后叶底就出现了水味,但由于味道较浓、可以连续多泡几泡……其实,看耐泡度如何看置茶量就行:轻发酵观音的置茶量一般也就遮过盖碗底部多一点,而中发酵观音的置茶量习惯是盖碗的三分之一——比较科学地说:轻发酵观音其实耐泡度更好,兰花茶香保持得更持久,当然这只是适合喜好轻发酵茶的人士。
而中发酵茶茶香很难保持、但茶水味道倒可以保持很久,当然这就要看个人的口味轻重了。
冲泡后叶底编辑本段优质的铁观音冲泡后叶底给人的感觉如绸缎面、光泽度好且叶片肥厚,而营养不良的茶青则少光泽、缺弹性,叶片单薄。
如果比较轻、中发酵铁观音叶底之差别,应该是色泽和叶底的完整度:轻发酵观音叶底色泽感觉较为青绿,“绿叶红镶边”几乎已成为观音的历史,叶低的完整度也较差,特别是高档茶叶在现实中已很难见到叶片匀整的了;而中发酵茶叶底接近“土黄+浅褐色”,高档的中发酵茶还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叶片匀整,但现实中已很难觅的。
茶汤的色泽编辑本段现实中的轻发酵观音多为青绿,但也有偏金黄的,总的来说脱离不了以“绿”为美的范畴;透明度也都普遍很好——不过在泡过多泡之后,茶水往往会转黄;而中发酵观音肯定不会有什么绿色,大多是金黄色或橙黄色。
当然不同档次的茶叶在茶水透明度及色泽方面往往差异很大,不单单是发酵轻重的问题,这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就是多品饮、多比较如何冲泡铁观音 其一,由于铁观音有其特殊的香气和“皇口”,因此,要求冲泡的水必须是处于正滚开时,才能使热气将香气和“皇”气裹夹上来。
当然质优的铁观音也有一字的底香的,那就是当你喝了凉的优质铁观音后,口腔照样有股清香保持着。
其二,泡茶的盖瓷杯、所放茶叶数量必须相称。
原来家庭冲泡用壶,如今为了方便用盖杯,但不宜采用宜兴陶质壶或盖杯,那是由于陶质壶的透气性和吸附性,会使茶味失真。
其三,一般是随泡随冲,质量一般的铁观音不宜长时间浸泡。
只有质优的铁观音才可以浸泡,但其汤的质量也会有所改变。
冲泡的时间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
必须处理好“杯、茶量、温度(水和气温)、时间”三者的关系,目的是让冲泡出来的茶汤的质量最佳。
一样是7克盖杯和7克量茶,不同的茶的冲泡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冲泡时间。
一个现象,在茶店里,店员泡的茶为什么比自己泡的好?就是这个原因。
随便再讲件事:我的一位做茶生意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到茶农家收购茶叶时,往往是抓一把茶叶,在偷偷地捏碎后再放入茶壶里冲泡。
由于茶农在制茶时是通宵达旦的,第二天早上卖茶时已经是精疲力尽,自己味觉、嗅觉都不太灵光了。
茶叶捏碎后,无形中缩少了体积(小茶壶就能多放茶叶了),要是再拖长冲泡的时间,那冲出来的茶一定是既苦又涩,这个时候再来砍价就是最佳的时机了。
其四,铁观音虽然讲究饮时的滋味,但更注重饮完后一段时间的回甘(就是所谓的韵)。
优质铁观音,当你饮后,是一定会打嗝的。
但打嗝的出现时间各人是不同的,常饮者、茶质量次一点的出现的时间会迟些。
有多少种茶
我国所产的茶叶分红、绿、青(乌龙)、黄、黑、白六大类。
1. 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网络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3. 黑茶 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
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5.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6. 白茶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
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基本茶类: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
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
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
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
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
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
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从世界上来看,在以上类茶中,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铁观音产地区分?安溪铁观音产地?
铁观音产于安溪县,安溪县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延伸县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有独立坐标的山峰522座,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461座。
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素有内外安溪之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
外安溪地势平缓,多底山丘陵,平均海拔300-400米。
内安溪地势比较高峻,山峦陡峭,平均海拔600-700米。
1982年以前,人们从安溪的地形地貌差异出发,将安溪划分为内安溪和外安溪。
尽管此后安溪对辖区内的茶区重新进行划分,许多人还是习惯了内安溪和外安溪的说法。
如果按照这种分法,内安溪占据了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0%,包括蓝田、西坪、虎邱、大坪、长坑、祥华、感德、剑斗等十几个主要产茶乡镇,并且几年来,它们已经将铁观音的生产工艺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
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绝对算得上是富家子弟。
坐拥着一片出产好茶的青山绿水,将茶的品味和观赏,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
而茶香四溢的“铁观音”,更是让安溪人“斗”起茶来个个底气十足。
1、感德铁观音 其主要特点:香浓汤淡带微酸,第一点,香气浓郁,无论闻盖杯,或是汤入口,甚至冲泡揭盖之际,第二点,香之浓,几可溢室,令人跃跃欲试;第三点就是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清醇见底,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
2、西坪铁观音 其主要特点:汤浓韵明不很香,其香气浓郁,入口甘甜,无论闻盖杯,或是汤入口,甚至冲泡揭盖之际,其香之浓,几可溢室,令人跃跃欲试;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清醇见底;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
中酸有甘,甘中带香,水香长流。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
3、祥华铁观音 其主要特点:味正汤醇回甘强,第一点口味纯正,指该茶入口后茶味充溢,鲜有其他异味;第二点汤醇,即汤水厚实,有稠感,俗称“茶水好”;第三点回甘强,指茶水入口吞咽后,留于口齿舌部的感觉清甘爽朗,且强烈持久,让人久久回味,意犹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