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产区之 不倚村 (六堡茶产区之一是什么)

▲不倚村茶园不倚,旧称恭州,所产茶叶,与黑石村并称最佳。

其地处六堡镇西北部,地气高寒,云深雾重。

它东邻四柳,南接公平,北部与狮寨镇大昌村交界,北接贺州市水口镇龙坪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也是六堡茶的主产地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有茶地一千五百多亩,年产毛茶七万余斤。

目前以茶农黄肇贤先生在不倚村恭州口带龙山复垦扩种的带龙全生态茶园规模最大,其次有不倚长郡尾茶园等。

各村民零散种植的茶树总量也较可观。

由于不倚地势高寒,原种的茶树多为红紫芽小叶灌木种,是整个六堡茶山之中出产红紫芽茶叶最多的地方。

陆羽《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

紫芽茶所含的花青素比一般青白苗茶高出许多,为普通青白苗茶叶的50至100倍;而花青素是多元酚类化合物的一种,也是重要的植物色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保健效果,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降低人体内自由基的氧化伤害。

花青素属黄铜类衍生物,对癌症、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紫芽六堡紫芽茶汤色金黄澄亮,香气纯和,滋味醇厚,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越陈越香的活性物质及特点

经考察,在六堡,越是上水(即六堡河的上游)的地方,越是高寒的地方,茶树长紫芽的比例就越大。

六堡茶产区之:大中村

六堡茶产区之不倚村六堡茶产区之一是什么

▲八集山庄茶园大中村,位于六堡镇政府东南面2.5公里,与首溪村、九城村、哈口村、六堡村为邻,总面积15平方公里,周围群峰逶迤,层层叠叠,山水环绕,是一个自成格局的窝地。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物产和财富积累,在该村的大屋组,曾经产生了好几个富甲一方的大户。

他们经商种茶,影响着当时整个六堡的经济命脉。

目前大中村最古老的茶园“八集山庄”,坐落在云蒸雾绕的八集山中,是在清朝秀才韦恭臣所苦心经营的老茶园“八集山庄”的基础上复垦扩种而成的,现有种茶面积约300余亩。

其他上规模的茶园还有苍松茶厂的盘龙茶园等,所产茶叶均品质优良,香味俱佳。

广西茶人匠心情倾六堡:好茶始于茶质,制茶传承古法

山坡茶园里,满坡蜿蜒的六堡茶茶树葱葱郁郁,六堡镇梧桐村茶农邓丽生熟练地采摘新鲜茶芽,然后炒制,这是邓丽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邓丽生是六堡镇梧桐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对六堡茶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坚守,多年来他脚踏实地,潜心囿于茶园,种茶、制茶艰辛,但他却苦中作乐,为的是自己心中的六堡茶味道。

好茶始于茶质邓丽生现年44岁,是六堡镇梧桐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是一个有着近20年种茶、制茶经验的茶人。

他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开始,时常要到晚上12点才能收工。

种茶、制茶艰辛,但他却乐此不疲。

爷爷曾创办过茶厂,邓丽生自小喝着六堡茶长大,但与六堡茶的真正结缘,却是源于一次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六堡茶市场一度低迷,眼见手中的茶叶堆积没销路,不少茶农纷纷放弃种植六堡茶,在茶山上种起八角。

20岁出头的邓丽生,为了生活也和众人一样,收八角谋生活。

1999年,六堡茶销路逐渐有起色。

一天,一个朋友找到邓丽生,劝说他放弃收购八角,改收购六堡茶。

原本对六堡茶就有着深厚情怀的邓丽生,在朋友的引导下,开始一门心思地去钻研六堡茶。

小时候,邓丽生常听父辈说,一杯茶的前世今生,只要一喝就知道,茶汤在老茶人口腔翻滚入肚,一杯茶水的分数就自然呈现,茶色的优劣,茶叶的年份和采制季节,甚至采自哪个茶区,结果一目了然。

这让他感到很不可思议,甚至不愿相信。

自从从事六堡茶收购工作后,邓丽生明白了,茶人对茶的了如指掌,源于他们对茶的纯粹热爱与深刻了解,是印刻在骨子里的。

接触茶叶后,邓丽生对六堡茶的了解突破了幼时的朦胧感观,对六堡茶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对六堡茶的情感也更深了。

在收购茶叶的那段时间,发现市面上各色各样的茶叶,质量良莠不齐,邓丽生想做健康的六堡好茶,而市面上的茶叶质量并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标准。

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开山辟地去种茶、制茶。

喝茶就要喝健康的好茶,而一壶好茶,则源于自然,源于好的茶质,这是邓丽生的初衷。

种茶之初,邓丽生凭借着小时候跟着父母种茶学会的基本种茶技术,满怀希望地种下一棵棵茶树。

但是茶树才刚种下,除了收获期还要继续等待外,自己所种的茶树数量也不多,这并不能满足他想规范制茶的愿望,这让邓丽生感到苦恼,于是他想到向梧桐村的村民收购茶叶的方法。

六堡镇自古生产好茶,其气候、地形得天独厚,最适合六堡茶的生长。

但其实除了天然的环境条件,好茶更多的是茶人对茶道的坚守和传承。

为了种植生产品质优良的茶叶,邓丽生坚持人工除草作业方式,不允许喷洒除草农药。

20多亩的茶园,一般一个月要除草一次,而茶叶生长的高峰期——4月至7月,这段时间每个月则至少要除草两次。

对于他的茶园而言,除草是一项大工程,20多亩面积,除一次草要花费一个星期时间,这期间每天都要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行僧般地埋头苦干。

但是,不管如何日晒雨淋,邓丽生始终没有动摇过。

此外,邓丽生坚持使用茶叶专用肥或者有机肥。

他不怕辛劳,就怕茶种得不好。

为了保证收购的茶叶与自己种植的茶叶在同一个水平标准上,邓丽生多番耐心地劝说村民与自己采用相同的种茶方法。

起初,大多数村民都不理解他,也不支持他,但他并没有放弃,坚持和村民沟通,推广自己的种茶理念。

时间长了,村民逐渐看到绿色种植模式的长处,纷纷采用他的种茶方法。

邓丽生以自己的种茶理念创办了一间六堡茶茶叶合作社,与村里的农户签订了合同,向他们收购茶青。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他经常到合作社农户的茶园看他们的种植、管理情况。

制茶传承古法从六堡镇到梧桐村,沿途高山云雾缭绕,远离喧嚣,在如此原生态环境下的,茶园里六堡茶茶树一排排地争相生长,摇曳生姿。

邓丽生最爱到茶园里看茶叶的生长,宁静安适的茶园风情,柔软着茶人的心。

邓丽生租用了梧桐村小学的旧教学楼,用于制茶的基地。

每天,到茶园里闻一缕茶香,观鲜叶、查土壤、摘茶芽,下午回来基地,收购合作社茶农当天采摘的茶青,然后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他忙得不亦乐乎。

每天,邓丽生都会收到茶农采摘回来的茶青,约400公斤,他当天加班加点把所收的茶青进行杀青。

他雇佣了一名老师傅和他一起做茶。

令他惊喜的是,近两年儿子和3个侄子、侄女也相继主动跟他学做茶。

于是,老中青几个人搭档干活,心无旁骛地沉迷在六堡茶的世界中。

大家分工合作,邓丽生上夜班,4个年轻人上日班,将前一天晚上杀青的茶叶进行反复揉捻、焙干等。

“与茶共舞”多年,邓丽生有着茶人对细节的严苛与坚持。

多年来,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他都坚守在梧桐村,守着茶园,用传统古法制作六堡茶。

“好茶五分在茶质,五分在工艺

”这是邓丽生的茶人理念,所以他亲力亲为种茶、制茶,在他身上,有着质朴的茶人“工匠精神”。

为了提高种茶制茶技艺,自2013年起,邓丽生多次跑去云南昭平等地,观看、学习种茶技术。

机械化茶园种植确实冲击了他,但是冷静过后,他明白,不管别人的技术再好,对与众不同的六堡镇的地形、气候而言,也不一定适合六堡茶的种植。

所以学习回来后,他并没有一股脑盲目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不断钻研自家茶园的地形、土壤等,结合六堡茶生长特色,灵活运用。

走进邓丽生的六堡茶制作基地,入目便是一个个大木架子,架子上摆放的是晾晒茶叶的大簸箕。

另一旁,从云南特别定制的大铁锅摆放在炉灶上,柴火燃烧,茶叶逐渐褪去青绿色……邓丽生认为,六堡茶不同于绿茶等其他茶叶,所以他坚持用传统技艺去制作六堡茶,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的重复,都是为了更接近心目中的好茶品质。

“贵精不贵多”,是邓丽生平衡茶叶数量和质量的态度。

邓丽生制作的茶叶品质在朋友中很有口碑,大家不仅对他的茶叶赞不绝口,还为他执著痴迷的虔诚制茶态度所感染,也让朋友们敬佩。

如今,邓丽生的茶叶基地小有规模,是梧桐村较大的农家茶制作基地。

而优质的茶叶也吸引了客户来梧桐村找他买茶,不少初访者成了回头客。

高峰时期,基本每周都有两拨客户前来买茶,更有南宁、柳州等地的茶企、茶庄向他订购茶叶。

邓丽生坚信,好茶不愁销路。

这几年,他每年制作的茶叶在10吨左右,总量不多,但是也不算少,销售情况都是供不应求。

他没有想过扩大规模,以便生产更多的茶叶,“好茶需要好的茶质,如果品质不好的话,扩大规模并不是我的追求。

”邓丽生淡然道。

邓丽生的茶具极为简朴,如同他质朴的外表,闲暇时,他喜欢泡上一壶茶,细细品味自己亲手做的茶,与六堡茶进行深入心灵的交融。

(文/摄:全淦枚,来源:梧州日报,图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网友投稿,不代表梧州山塘岐六堡茶官网立场,如果侵权,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蜚声海外梧州六堡茶一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9813931293

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首页
添加微信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