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梧州市的六堡镇,隐藏着一处历史悠久的茗茶圣地——六堡镇古茶园。这片古茶园始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种植的茶树,树龄普遍在百年以上,甚至有数百年历史的茶树。这些古茶树,仿佛见证着六堡镇的悠久历史,承载着当地人的茶文化记忆。
一、六堡镇古茶园的起源
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位名叫陆羽的茶圣来到六堡镇,发现这里的茶树叶片肥厚,芽尖细嫩,便在此采茶制茶。陆羽所制的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深受人们喜爱。自此,六堡镇便开始种植茶树,并逐渐发展成为广西著名的产茶区。
二、六堡古茶树的特点
六堡古茶树与其他茶树不同,具有伐和过度采摘。二是推广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提高茶园的产量和品质。三是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发展茶产业,壮大当地经济。四是传承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培养技术人才,确保六堡茶的独特品质代代相传。
六、走进六堡古茶园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广西梧州,不妨到六堡镇走走,走进六堡古茶园,感受一下那悠久的历史气息和浓郁的茶文化。你可以漫步在茶园间,欣赏那苍翠的古茶树;你可以亲手采摘茶叶,体验茶农的辛勤劳作;你还可以品尝一杯香气四溢的六堡茶,感受其独特的滋味。六堡古茶园,不仅是一片茶园,更是一座见证历史的文化宝库。
地址:广西梧州市六堡镇
交通:从梧州火车站乘坐公交车或自驾车前往六堡镇,约1小时车程。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温馨提示:参观古茶园时,请注意保护古茶树,遵守相关规定。
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蜚声海外
梧州,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330多万人口的城市,地处广西东部,一条西江贯境而过,分隔两广,承东启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圈在此交汇,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相接于此。 四方相合,风云际会,区位优越令梧州成了西江经济带上游龙头。 古郡苍梧,千年沧桑。 梧州自古以来就是“三江总汇”和“两广咽喉”,为岭南文化之源,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富饶的自然物产资源,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梧州孕育了一种饮誉海外的历史名茶——六堡茶。 这种神奇的黑茶沿着一条传奇的“茶船古道”走出深山,通江达海,并凭借“海上丝绸之路”直达东南亚,远抵日本及北美地区。 数百年间,六堡茶推动着西江流域的民生进程和文化发展,影响着南洋地区的社会民俗。 潮落潮起,风浪正劲。 近年来,随着的国家和广西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六堡茶迎来了做大做强的新契机。 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梧州六堡茶抢抓机遇,适时发力,乘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 历史名茶,传承中夯实基础梧州地处桂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 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得梧州百物滋生,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5.5%,主要树木种类就有580多种,茶树资源更是其中一大类。 在梧州,辖区内各地都有茶叶出产,而苍梧东北部六堡山区所产六堡茶更是名声显赫,当地很多野生古茶树的树龄都超过了500年,清朝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多产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 每年春茶始发,六堡山区里的茶农就打着火把上山,采下茶树枝头上的第一缕新芽。 然后,或用家中的铁锅炒青,或将茶叶入木甑以蒸气杀青,再把杀青后的茶叶装入大箥箕,搓揉捻,揉好后堆积晾晒成茶,浓浓的乡情凝聚在这一片片茶叶上。 经历过杀青、初揉、渥堆发酵、蒸压、陈化等工序,方成品质优良、独具特色的上等六堡好茶。 这样的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具有独特槟榔香味,口味醇厚滑口,耐于久藏,越陈越好。 越陈越好的这个特性,使得六堡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早年,港澳地区的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常以“陈六堡”“不计年”作商标来进行销售。 到了后来,采用“冷水发酵、双蒸双压、干仓陈化”的现代工艺生产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更利于促进茶叶的发酵与陈化。 六堡茶的古韵和醇香,穿越时空,散发出更为迷人的魅力。 如今在北京、上海、重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洋各地的茶叶藏家手中,还收藏着少量年份在数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品质甚佳而且身价不菲,早已成为茶中珍品。 为了让这个历史名茶在传承中实现快速发展,梧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全市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每年标准化茶园面积增幅都超过3000亩,为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梧州通过多方努力,前后历时8年,成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六堡茶原产地标准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 梧州还不断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产品QS/SC认证,实现六堡茶整体的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 到2016年初,全市的六堡茶年产量已经达到1.12万吨,形成了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200多家销售企业,六堡茶总产值达到11亿元以上。 茶船古道,进入发展新阶段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历来都是“两广商埠”和“水上门户”,交通网络发达。 自1897年开埠以后,商贾云集,百物兴茂,一条西江水道更让梧州成为了连接西部地区与粤港澳的主要通道城市,造就了梧州这座“百年商埠”。 若要诉说六堡茶的传奇,一条在中国茶叶运销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茶船古道”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条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百年侨销历程,也沉淀了六堡茶槟榔香的沧桑古韵。 一百多年前,每当六堡茶制成之时,即在六堡镇的合口码头被装上“尖头船”,然后沿六堡河而下。 据《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 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 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 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一百多年间,无数茶船在六堡河、东安江、贺江、桂江、西江上驶过,无数六堡茶沿着这条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运销粤港澳和南洋。 及至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就达1128.95吨,六堡茶成为当时苍梧县最大宗的出口土特产。 这些远赴南洋的六堡茶,一直以来都是矿工、劳工、矿主和种植园主祛暑保健、清热解毒、恢复体力的必备饮料,它已经融入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生活当中,成为了海外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 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怡保、槟城、吉隆坡等地,仍是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家常物品,除了茶行里专卖,在香火店、海味店、杂货店里都有出售。 而优质的六堡茶在出厂上市前,还要在合适的存放环境中陈化数年。 在这过程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到升华转化,甚至间生“金花”。 陈年六堡茶口感醇和厚重、汤色红浓透亮、回甘层次丰富,其独特的“槟榔香”极其符合当地华人的品饮口味,令到茶客们趋之若鹜。 除却南洋,六堡茶还曾远销日本。 日本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在当地作为一种保健品出售,因此六堡茶在日本又被称为“六保茶”。 时空交替,岁月运转。 六堡河水早已变得澄清透彻,“尖头船”的踪影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大交通网络的发展却一日千里。 随着梧州定位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已初步形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0多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西江黄金水道、1个航空港在境内交汇,为六堡茶的流通提供了无限动力。 六堡茶在国内销售从2003年以前的几近空白,到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2014年以后,除了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售区保持稳定增长外,北京、上海及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也迅速扩张,六堡茶产业开始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各方合力,打造亮丽新名片千古风流浪淘尽。 曾经的“茶船古道”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隔着时空能够清晰闻到过往百年的六堡茶香。 如今的六堡茶,在几经兴衰并一度沉寂之后,已经出现复兴之势。 据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2016年对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价值专项评估,六堡茶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在全国黑茶类中排第3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广西着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六堡茶被定位为全区茶产业发展的领军产品和核心品牌。 梧州市迅速启动振兴六堡茶计划,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并有针对性地从挖掘六堡茶的历史底蕴入手,大力发挥六堡茶的文化优势,拓宽六堡茶的对外推广渠道,不断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六堡茶,开始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契机。 面对机遇,梧州市适时发力,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同时,梧州市还通过组织举办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中国茶叶学会年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 而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也不断在各地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未来,梧州将汇集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为六堡茶搭建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努力将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广西的亮丽名片。
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
六堡春茶开采的日子不在“明前”,而在“春社前”。 春祀秋祭,是六堡镇茶农的传统习惯,六堡镇修葺一新的小码头边立着一块刻着“ 合口码头”的巨石,像在昭告路人这里正是六堡茶侨销海外、声震南洋的起点。 茶船古道的起点最近小编收到茶友的留言,想了解传统农家茶的工艺和分类,小编今天就做一下科普。 六堡茶的历史六堡茶因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得名,六堡镇山峰峻拔,坡度陡,台地少,茶园茶树散布于高山密林深处,间植于高树之下,茶树在云雾弥漫、直射光少的环境下成长,叶张肥厚,味浓而香高,为六堡茶独特品质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堡镇茶园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所著的《中国名茶》中,根据古籍《桐君录》分析: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六堡茶的产制,应该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 六堡茶兴盛于晚清民国时期,是当时著名的侨销茶,出口南洋诸国,畅销粤港澳,一时颇负盛名。 茶园风光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农家六堡茶(也有称为古法六堡茶)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在《茶叶采制方法》记述,传统六堡茶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堆放发酵(闷堆)—复揉—干燥。 堆放发酵:茶揉捻后堆放一夜,让茶叶与空气接触,可使苦涩味变成甘醇;茶汤色变成红黄色……茶叶由青绿色变成青黄色时,发酵即完成。 六堡茶传统手工制作技术传唱歌诀采茶:雨天不采晴天采,提手采茶满竹筐,午后山阴过岭脚,赶紧收工把家还。 拣茶:采回茶叶先萎凋,粗幼老嫩细细挑,茶梗烂叶丢屋角,有芽没芽要分镬。 炒茶:高温快炒来杀青,茶杈摆拢有真经,一边兜来一边抖,炒到嫩绿变暗青。 揉茶:揉捻尤需卑心机,又要匀来又要黏,推压粘卷辨茶气,一箕斤半最适宜。 堆茶:揉完往往到三更,熟茶且留箕中墩,沤堆沤出甘香醇,明早饭后再揉阵。 烘茶:一早又把茶来烘,熟茶入甑灶烧红,边整形来边干燥,勤搓密翻不放松。 农家六堡茶的适制茶树品种六堡茶属于黑茶类,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微生物后发酵,根据六堡茶品质特征及形成机理,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要求内含物丰富,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历史上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主要有:六堡茶群体种、资源大叶茶、桂青种等。 其中,六堡茶群体种多酚含量高,茶味浓郁,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藤县金鸡镇等地区,要以灌木型和小乔木型中小叶种为主,六堡茶群体种在千百年繁殖的过程中,进化出青芽、紫芽、红芽、中叶、小叶、小小叶等十数个不同的个体种类。 该品种制作的农家六堡茶,汤色红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爽口,耐久藏,可视为六堡茶的上品。 红芽茶紫芽茶农家六堡茶的分类六堡茶又称“可以喝的古董”,有越陈越佳的特质,农家六堡茶种类丰富,按照不同季节可分为社前茶、雨前茶、明前茶、夏茶、暑茶、霜降茶(老茶婆)等种类;按照老嫩程度来分又有茶谷(茶芽)、中茶、二白茶、老茶婆等种类;按照存放陈化时间的长短,又分为新茶和陈茶;此外还有茶花、茶果壳甚至龙珠茶(虫屎茶)等一些很另类的茶品,颇受一些资深六堡茶客的欢迎。 茶谷:指细嫩的茶叶,如稻谷一样是茶树最好的出品。 一般社前、明前、雨前的一芽二叶三叶等精制出来茶叶都是茶谷。 过去,黑石山的茶谷都是被粤港茶商抢购一空的。 中茶:春末、夏季、初秋采制的一芽三四叶被制成中茶,中茶制作较粗放,揉捻不充分,一般农家留着自己喝。 二白茶:除了冬季,农家还会在农闲时采摘一部分长高了的茶芽,并且连老叶一起摘下,因为老叶无法揉捻,所以制出来的茶有黑有白,各种叶态混杂。 龙珠茶:即虫屎茶,就是一种特殊的夜蛾的幼虫吃了茶叶拉出来的粪便,挂在网状的茶叶残渣上像珠子一样,专治各种肠胃不适。 老茶婆:过去六堡有霜降前后采摘老叶制成老茶婆的传统,蒸汽或水捞杀青再烘干,存放经年之后,会转化出甘甜蜜香,是治一切水土不服之症的良药。 现在茶农也会将每年修剪的老叶收集起来制作老茶婆。 六堡茶果、茶花:这些陈放之后都是农家必备的防暑去湿良药,一般煮饮。 农家六堡茶手工揉捻农家六堡茶种类农家六堡茶最大的特色在于传统手工和六堡镇原种茶青制作,六堡茶从清末民国盛极一时的侨销茶,到解放后的公司合营,联产承包,发展出现代工艺六堡茶,再到如今,普洱茶的风靡让六堡茶再度兴盛,传统农家六堡茶就像一颗散落在“茶船古道”上的明珠,静静的守望者那些养育它的六堡镇山水和古老的岁月!
六堡茶的介绍!
欢迎来到专业六堡茶网,我们致力于分享茶文化知识。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六堡茶的魅力,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历史悠久的名茶。 六堡茶,源于广西省梧州市六堡镇,以产地得名。 自清朝末年起,它的独特品质和陈香逐渐赢得了南洋及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包括香港、澳门、东南亚、日本等地,成为我国茶文化中的瑰宝。 在制作上,六堡茶选用六堡群体种和广西大中叶种的鲜叶,经过传统或现代工艺加工。 传统工艺包括杀青、揉捻、闷堆等步骤,而现代工艺则增加了冷水涡堆的发酵环节,形成红、浓、醇、陈的特点。 传统工艺根据采摘嫩度分为茶谷、二白茶、中茶和老茶婆,各有特色。 茶谷以新鲜嫩芽为主,而老茶婆则采用老茶叶,口感醇厚。 新茶汤色橙黄或浅黄,陈年茶则变为橙红或酒红色。 现代工艺的六堡茶则更注重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等级划分,口感醇厚,带有“金花”。 其红浓的汤色和滋味,体现了六堡茶独特的陈香魅力。 六堡茶因其越陈越香的特性,无需保质期,适宜长期保存。 它不仅具有消暑祛湿、调理肠胃和消脂去腻的健康功效,更是一种品味历史与文化的体验。 无论新茶还是陈茶,每一口都蕴含着丰富的韵味,让人在品饮中收获乐趣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