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六堡茶特产:醇厚回甘,老茶客挚爱

六堡茶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壮族特色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茶界享有盛誉。陈年六堡茶经过岁月的沉淀,茶性更加醇和,回味甘甜,深受老茶客的喜爱。

陈年六堡茶的独特之处

  • 醇厚耐泡:陈年六堡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茶叶中的苦涩成分逐渐转化为可溶性糖类,使茶汤醇厚甘甜,且耐泡度高,冲泡多次仍有滋味。
  • 回甘绵长:陈年六堡茶入口后,苦涩味隐约可现,但很快转化为甘甜味,回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 消食解腻:陈年六堡茶中富含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具有消食解腻、促进消化的作用,适合饭后饮用。
  • 养胃护胃:陈年六堡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养胃护胃的作用,适合平时胃口不好的人群饮用。
  • 陈香浓郁:陈年六堡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茶叶中产生了独特的陈香,香气浓郁,沁人心脾。

六堡茶的陈化过程

六堡茶的陈化过程十分重要,它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陈年六堡茶的陈化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 鲜叶采摘:每年春季清明前后,采摘鲜嫩的茶叶。
  2. 萎凋:将鲜叶摊放在阳光下或阴凉通风处萎凋,去除水分。
  3. 杀青:将萎凋的茶叶放入锅中翻炒,破坏茶叶中的酶,防止氧化。
  4.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中的汁液渗出,形成茶叶的形状。
  5. 干燥: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干燥机中干燥,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
  6. 陈化:将干燥后的茶叶放入仓库中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中的成分逐渐转化,形成醇厚回甘的滋味。
陈年六堡茶特产醇厚回甘,老茶客挚爱

陈年六堡茶的鉴别方法

鉴别陈年六堡茶的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外观:陈年六堡茶的外观呈深褐色或黑色,条索粗壮,有明显的陈香。
  2. 汤色:冲泡后的陈年六堡茶汤色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清澈透亮。
  3. 香气:陈年六堡茶冲泡后,香气浓郁,陈香明显,没有杂味。
  4. 滋味:入口醇厚回甘,苦涩味隐约可现,回味悠长。
  5. 叶底:冲泡后的陈年六堡茶叶底呈红褐色或黑色,叶张舒展,质地软糯。

陈年六堡茶的饮用建议

  1. 冲泡比例:陈年六堡茶冲泡时,建議茶水比為1:50,水溫約90-95度。
  2. 冲泡时间:第一次冲泡,浸泡时间1-2分钟即可,后续冲泡时间可适当延长。
  3. 冲泡次数:陈年六堡茶耐泡度高,一般可冲泡10-15次。
  4. 搭配食品:陈年六堡茶适合搭配油腻的食物、甜点或水果,可以起到解腻爽口的功效。

结语

陈年六堡茶是广西梧州的特色茶叶,经过岁月的沉淀,茶性更加醇和,回味甘甜,深受老茶客的喜爱。它既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又是一种极具品鉴价值的茶叶。如果您是一位资深的茶友,一定不要错过陈年六堡茶带来的独特体验。


如何泡好一杯六堡茶

一、茶具泡茶喝茶对茶具要不讲究起来,倒也可以不那么讲究,虽说普通一次性纸杯照样也能喝,但如果选对适合的茶具冲泡茶叶,在香气、滋味上会有更好的提升。 盖碗:盖碗可以说是泡茶利器了,基本可满足冲泡任何茶,呈现出的茶汤原汁原味,优缺点分明,所以老茶客们在试茶评茶时也都是用盖碗,因为「真实、客观」。 市面上的盖碗琳琅满目,泡茶应选实用性高的盖碗,外观好看不一定实用。 推荐纯白瓷盖碗,简约,以茶为主;许多茶客使用盖碗常被烫手,除了技巧问题,盖碗本身也是原因所在,所以选对盖碗很重要,选对了不敢说百分百不会烫手,至少能减少被烫的可能。 这张图片中的盖碗是适合泡茶,不易烫手的。 碗口边缘弧度大,向上倾斜;在注水的时候,一般是倒至盖子盖上的位置,这样盖碗边缘处受热小,拿捏起来不会觉得太烫。 所以建议按上图的外形挑选盖碗。 碗盖的头部也要注意,选择平头的,不要选择凹的;茶叶在盖碗里面经过沸水倒入,热气不断往上冒,盖子底部热度就高,如果是凹形的碗盖,手指按在上面,与底部热气接触近,热度自然大。 而平头的碗盖,隔热效果好,不至于到烫的程度。 容量选择:建议选择120ML至140ML之间容量的盖碗,不大不小好控制,大了注水多,容易泡淡;小了注水少,容易泡浓。 另外推荐福建德化白瓷的盖碗,实用性强,价格低,不小心磕了摔了不心疼。 紫砂壶:紫砂壸也不错,但同样一款茶,同样的投茶量,同样的出汤时间,与盖碗相比,紫砂壸泡出的茶味会稍微浓郁一点,因为紫砂壸密封性强,出水口单一,出水时间慢,若稍微不注意,容易把茶「闷」了。 用紫砂壸泡茶,建议选择发酵程度高一点的六堡茶或老茶,香气、味道、口感各方面都比轻发酵六堡茶或新茶沉稳、醇厚;紫砂壸冲泡反而可以增加茶汤的醇滑饱满度。 如果喜欢用紫砂壸泡,可以稍微减少投茶量,或者注意控制出汤时间即可。 便携茶具:便携茶具的好处就是简单、方便,适合上班族在单位,学生在宿舍、图书馆饮泡茶。 这类便携茶具有很多种,比如快客杯、飘逸杯,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其实不管哪一款,他们都有「茶水分离」功能。 茶水分离的目的就是不让茶叶一直浸泡着,避免时间久了浓郁,甚至苦。 如果用普遍没有带茶水分离功能的杯子,由于茶叶是始终浸泡在里头,不好控制时间,泡出的茶味也就没那么自然,更谈不上耐泡度。 建议不方便使用工夫茶具的茶客,可选择这类便携茶具,网购的话,搜索关键词会有很多款式选择。 小结:关于茶具,首要推荐的是盖碗,泡茶方便,真实,原汁原味,层次分明。 二、时间新手在泡茶时经常会纠结冲泡某款茶该多久出茶汤,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数着时间出茶汤更是误区,也累;茶叶是「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由于天气、工艺等原因,不同茶的表现会有区别。 打个比方:有两款茶,一款茶味偏重,一款茶味偏单薄,同样十秒时间出茶汤,可能前者泡出来会很浓郁,甚至苦;后者十秒出茶汤也许还不够,需多浸泡会儿才出味。 也不要问其他人该多久时间出茶汤,别人的口味喜好不一定适合你,可能他用十秒出茶汤,对他来说茶味浓度刚刚好,而你喝起来却觉得太浓。 所以泡任何茶都无法用准确时间去控制。 希望刚接触喝茶泡茶的朋友记住,「泡茶是根据自己口味去控制出汤时间来调节茶味浓度」,而不是掐着表数着第一泡XX秒、第二泡XX秒出茶汤,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洗茶后的第一泡尝尝看是浓了还是淡了,那么在下一泡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是延长还是缩短时间。 茶农制茶是「看天做茶、看茶做茶」,茶客泡茶则应该是「看茶泡茶」,不同茶有不同泡法,你要了解它们各自的茶性特点。 比如,新制的农家茶茶味很足,有劲道,不适合久泡,出汤需快些;陈年老茶由于经过多年的陈化,前一两泡需让其稍微浸泡下,滋味才会释放出来。 三、投茶量还有投茶量,一般是7-8g,可能有的茶客泡起来觉得不够有味,有的觉得多了,可以凭自己口味调整投茶量。 不过茶叶放多放少不要紧,可以通过出汤时间快慢来调节浓度。 如果茶叶放多了,你觉得不容易控制时间,那下次冲泡少投放些。 若要讲究,推荐购买克秤,冲泡时可称投茶量,比凭感觉投茶精准。 投茶量多少也要看你的茶具容量,拿盖碗来举例,容量大的盖碗,如果茶叶放少了,要么注水也少一点,要么出汤时间延长,茶味才不会太淡;容量小的盖碗,茶叶放多了,只有出汤快才不会被泡浓。 要是一样的投茶量,分别在容量100ml和130ml的盖碗里冲泡,前者注水量和后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假设这两个盖碗的出汤时间相同,那么泡出来的滋味,前者相对来说会浓郁一些。 因为100ml的注水量比130ml的少,从而增加了浓度。 以此类推,其他茶具也一样道理。 发现没有,茶具、投茶量、出汤时间这三方面之间存在首尾呼应关系,但最主要还是在于时间上控制。 一样的茶、茶具、水温,为什么你泡的与别人泡的味道有区别?多数原因也是在时间控制问题。 我一直说泡茶是灵活的,是因为茶叶它本身就是「活」的,所以不应局限于各种框上,对着网上所谓的「冲泡方法」照葫芦画瓢。 首先应该先看你用的是什么茶具,然后投放适量的茶,再根据口味喜好来冲泡,一切都以你自己口味为前提。 四、常见问题想做到泡茶游刃有余,就得多冲泡多练习,自己去体会,慢慢摸索出一套技巧。 泡茶谁都会,但要泡得好喝不是易事,不是摆弄浮夸的手势表演,不是各种各样不实用的茶具摆在桌上。 真正会泡茶的,就只专注于茶,轻松随意,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有一个目的,为的就是把茶的味道泡到最好状态。 把茶泡好的前提是你了解茶,不一定需要了解到多深的地步,至少对其基本特性有认识,以此来判断该怎么冲泡才好喝。 冲泡六堡茶该用多少度的水?六堡茶的冲泡,分润茶(洗茶)和正式冲泡两个阶段,在润茶阶段,无论农家茶还是厂茶都应以沸水为宜,哪怕是新制农家社前茶都没有想象中脆弱,只有足够高的水温才能将茶性充分激发。 如果润茶水温不足,茶品的香气、厚度等均很难达到其应有品质,即使后续再用沸水冲泡,也无法补救。 冲泡则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六堡茶而言,新、旧,农家、厂制都有着不同的水温耐受度,新制农家茶耐受温度最低,冲泡温度以90℃为宜。 用低温水泡茶,茶汤的口感确实会柔和许多,但低温水无法充分激发茶叶的芳香物质,过分的低温,虽然可以改善口感,但随之而来的是香气减弱。 记得有个茶友跟我说过她用70度左右的水泡农家六堡茶比用沸水泡得好喝,感觉更甘甜;我说这种水温泡什么茶都甘甜,即便是很苦涩的茶也一样好喝,因为低温水能够降低茶叶里的咖啡因与茶多酚等苦涩物质。 不同水质对泡茶是否真的很重要?水质不一样,冲泡出的茶汤口感、味道也会有区别。 先说自来水,每个地方的自来水不同,有些地方的自来水无异味,经过过滤后可直接泡茶;有的地方的自来水异味重,烧开后氯气味比较大,对茶味会带来些许异味。 如果你所在的地方自来水异味比较重,建议使用桶装纯净水。 市面上的品牌矿泉水冲泡茶叶会给茶的滋味增加甜度和厚度,但要清楚一点,这是品牌水带来的甜度和厚度,不是茶叶本身的表现,并且不是所有品牌水都有这效果,也不是越贵的水越好,大家如果有兴趣,可尝试用不同品牌的水来冲泡对比。 其实只要你身边的自来水或桶装水不会给茶味带来负面影响就不必过于追求所谓的好水,会有一点差别,但差别真不大。 注水方式对香气、滋味、口感是否会产生影响?水烧开后是直接倒入还是沿着茶具边缘注水,一直是茶客之间讨论的话题,甚至水流的粗细、快慢、高低也有讲究。 不建议茶客对此存有纠结,直接自然倒入就好;在我看来注水方式对茶味的影响不大,最终还是要看茶叶自身品质。 品质好的茶,哪种注水方式都一样;品质差的茶,哪种注水方式也改变不了。 冲泡六堡茶要不要先洗茶?比起注水方式,洗茶这一步骤更是诸多争议。 「洗」这个字让许多人联想到茶叶卫生问题。 实际上,现在六堡茶制作工艺精致度较旧时已然有了大大提高,卫生问题可不必过分担心。 所以,洗茶与卫生问题无关,与其说洗茶,用「润茶」更合适。 在正式冲泡前用沸水快速过1-2遍,通过热水浸泡,让茶叶温度上升,条索充分吸水有利于茶叶的舒展与茶味的浸出,为下一步的冲泡做好准备。 给别人泡茶,如何让对方好评?如果不清楚对方的口味喜好,可先问对方喜欢喝浓点还是清淡点,这样你在冲泡时心里大致能明白该投放多少茶,多久出茶汤。 第一泡后,不妨再问对方浓度是否适合,然后你就知道下一泡该如何改变出汤时间。 作为泡茶人,每一泡自己也都要喝,只有你自己喝了,感受到具体茶味变化,才会更加清楚怎么冲泡。 与他人喝茶泡茶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记住他们的口味喜好,今后再茶叙就能够得心应手。

什么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

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喝茶的人都知道六堡茶小众,但这个小众群体却在逐渐扩大,每天都有茶友加我微信,与我探讨六堡茶的问题。 。 为茶友答疑解惑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工作,但随着工作进展的需要,接触的茶人多了,品鉴的茶也多了,一个问题自始至终萦绕在我心头:到底什么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喜爱六堡茶的茶友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雨夜,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先看看茶友们是怎么说的。 如果说点赞是出于礼貌,回复一定是主动探讨。 果然,留言者众。 梳理了一下留言,我分为几种类型。 集中在口感滋味上,例如:@叶子独特好闻的仓味,绵滑醇厚的口感@周大福入口的柔@善缘MEDESHUN板栗味儿@刀客...私房老茶温松烟药香......@笨笨喝着喝着,习惯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安化黑茶,云南熟普也无法跟上它味道@初衷的模样土味儿!像雨后的味道有些则强调体感、功效:@黄姑娘喝一杯好茶,喝出全身通透@叶子消食保健功效@刘康夫体感和稠厚度@简简单单喝对了可以改善体质有些喜欢表达情怀:@言已言意是乡愁的感觉,自然的味道@月和花小时候的味道写意(抒发情感):@刀客...私房老茶生态人文味......@有多远多远心情啊@覃聪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朱月群像海一样有些则是品茶的感受体会@伶儿响叮当好吧,我一个行外人分享一下前天晚上喝的一款六堡茶。 从朋友那个死缠烂磨讨来的15克茶,拿到朋友茶庄三五知己一起分享,据不少老茶骨喝过,说可以超出0101几个档位。 用厚壶100度热水加热壶两次,然后放茶叶,洗茶两遍,第三泡开始饮,虽然一小口,感觉口腔有浓烈的冲击感,有点霸,第六泡开始感到有花香,又有点像旧房子木的味道,到十多泡的时候,汤色有点淡,但是甜味开始出来……@传森固体蓄热?个人感受:1、上瘾;不喝感觉少点什么似的。 2、解乏:两杯茶下肚,困乏全解除。 3、甘甜:经过三个月干醒的茶,仓味全无,茶汤甘甜。 4、治病:感冒伤风三杯过后汗出病消。 无论如何,所有留言都是茶友情感的表达,没有对错,贵在真实。 第二天,我带着问题,与六堡茶之家评茶组小伙伴开了一个讨论会,为使探讨更深入,还邀请了本地三名茶友加入。 主? ?题: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地? ?点:六堡茶之家茶室时? ?间:8月15日主? ?持:茶探长参加人员:六堡茶之家茶评组——小茶仙、茶茶、大护法、未素小薰茶友——彬少、欢姐、老张我:大家平时品鉴六堡茶也不少了,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好喝的、难喝的,我们都遇到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茶友彬少:我接触六堡茶的时间不长,2年多,当时是冲着 “红浓陈醇”的特点尝试的,而这个也是社会一致公认的品质特征。 ▲六堡茶的红浓陈醇我:无可否认,在所有能查阅的资料当中,都提到六堡茶“红浓陈醇” 的品质特征。 这几个字的概况描述,是特征不错,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所谓的不可替代,是人无我有的东西。 而“红浓陈醇”对于普洱茶和其他黑茶,同样适合,甚至红茶我觉得也有。 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出发,“红浓陈醇”就是共性,众多茶友选择六堡茶,一定有背后深层的原因,这种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六堡茶的“个性”。 @茶友老张:如果说人无我有的话,我认为槟榔香算是一个品质特征了。 我:喝六堡茶的确离不开槟榔香,但这个香型,不要说普通茶友,即使是专家,茶人、茶商、老茶客,都是各有各说,越说不清楚,就越“玄乎”。 六堡茶的槟榔香型,过于庞大,且没有行业标准。 概念比较抽象,没有“兰香”、“药香”、“蜜香”、“花香”等来得直接易懂。 就我而言,接触过的槟榔香,我更愿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陈化而成的槟榔香,香气下沉内敛且持久。 熟茶的话,100批产品也不一定能出一批,生茶必须在松烟香的基础上产生。 而生熟茶的槟榔香在口感滋味上又各有区别。 另外一种是工艺槟榔香,主要是指熟茶,利用拼配工艺制作,这种槟榔香,只能说是“疑似槟榔香”或广义上的槟榔香。 ▲出槟榔香的农家茶有一个场景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如果槟榔香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茶友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因为他弄不明白,导致口碑下降,最终对六堡茶的推广是不利的。 我对槟榔香的看法是,我不否认槟榔香作为六堡茶的不可替代特征,但有个前提,你必须将他说清楚,还没有说清楚的前提下,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茶友欢姐:我喜欢六堡茶,是因为陈化的魅力,很多厂家都有窖藏系列,我想,这种洞穴陈化是不是不可替代的特征呢?我:所谓洞穴,说白了就是防空洞。 防空洞的挖掘属备战备荒年代的产物,并非为制茶而生。 一句话说,就是利用人防工程作为茶叶陈化的仓库。 在洞内进行陈化,本质上属于轻微入仓做旧。 洞内的环境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对六堡茶的陈化,有优点也有弊端。 优点就是湿度大,加速陈化,但弊端也是因为湿度大,容易造成茶叶的霉变。 另外,在洞内出来的茶品,仓味很大,往往要醒三个月至半年才能喝。 无论如何,洞穴陈化只能说是茶叶加速陈化的方法之一,不是工艺标准。 而且,早在80年代,广东的普洱茶就大量存放于肇庆的防空洞,所以,洞穴陈化并不是六堡茶的专利。 我还是倾向于干仓陈化,其实只要时间够,不入洞的自然陈化老六堡,更加迷人。 @小茶仙:我从几方面说一说。 一个是发酵程度。 六堡茶与安化黑茶和普洱茶相比,发酵程度介乎于两者之间,既没有安化发酵这么轻,也没有普洱发酵之重,所以出来的汤色,新年份的茶以红亮为主,而普洱则是红浓。 在原料方面,较普洱来源丰富。 除了本地的六堡群体种外,还有桂青种、广西大叶种、云南大叶种,甚至会有越南、缅甸、老挝等边境料。 另外,渥堆完毕后,蒸压入箩的工艺细节,让后期转化有更多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中期茶上,就是香气滋味更多变,口感层次更丰富。 以上简单说,就是一茶一味。 我:一茶一味这个特征确实在六堡茶体现的很明显,但要两看。 好的方面当然可以这样说,品质优秀,经过十年左右陈化的中期茶,韵味十足,更胜普洱熟茶一筹。 但正因为以上这几个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六堡茶口感没有统一标准,新茶友学习成本高,二是新茶的适口性普遍比普洱差一截,新茶友试错成本高。 所以茶友对六堡茶的评价分两个极端,一种是觉得废品,另一种觉得惊艳,却很少有中间评价。 还有就是,小茶仙说的原料来源丰富,我更倾向于原料来源复杂一说。 六堡群体种产量低,成本高,茶企更喜欢从其他茶区采购毛茶。 而出于成本的考虑,采购的毛茶质量不一,而原料的好坏与茶品的质量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是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大护法:我记得以前初中补习语文的时候,每次老师都会冲泡六堡茶给我们喝, 从此六堡茶的滋味我就记住了。 他既没有绿茶削胃,也没有乌龙的高香,当时给我一个感觉,除了独特的红亮汤色外,就是那一股陈爽的木味,每喝一口就疏通一次被补习堵塞的大脑。 我:这个陈爽的木味,我理解是六堡茶的木香,确实上年份的六堡茶出现木香的比例高,这个可能跟木板仓的存放也有一定关系,应该算一个特征,不过也是一个黑茶共性的概念,可能不算独特性或者说不可替代的特征。 ▲某厂的仓库@茶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茶独有的风格,如云南普洱茶性的霸道刚猛,湖南安化茯砖茶人工发花的菌香,我们广西梧州六堡茶也有几样不可替代的特点呢,一是鲜爽甘醇的地域风味;二是两种工艺;三是很有地域特色的大竹箩陈化包装。 这地域味的形成与原料、工艺息息相关,六堡茶选用的茶青一般生长于茶树生态最适宜的华南茶区。 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雨量充足,有机物质含量非常丰富,生长在这环境下的茶青可谓是很优秀了。 工艺方面,六堡茶除了黑茶常用的冷水渥堆发酵工艺以外,还有双蒸双压工艺;再说说茶叶精制后的存放,相较于其它做成紧压砖、饼茶等黑茶来说,六堡茶应该算是黑茶中的一朵奇葩,它虽然也会制成茶砖茶饼,但大多还是会做成大箩紧压茶,这也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 我:我也承认有地域味,但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外地茶友更是一头雾水。 其实,我更加倾向于这种说法,就是菌种的特殊性。 地方不同,环境不同,微生物种类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优势菌种。 换句话说,即使是相同的工艺和原料生产,只要不在梧州市,出来的成品与梧州的六堡茶都会不同。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菌种的不同,也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之一吧。 至于双蒸双压工艺,貌似现在也有厂家在使用,但很少,不属于主流的工艺类型,出来的茶品也少。 @未素小薰:我认为原料有很大的关系。 刚才小茶仙说了桂青种,我补充一下。 桂青种内含物丰富,制作出来的六堡茶,滋味醇和,香气低调含蓄,茶气足,属于爽口型,耐泡度高。 与云南大叶种及广西大叶种不同的是,极为适宜出现槟榔香,茶品很符合六堡茶“红浓陈醇”的标准。 我:的确,只是桂青种的产量低,目前市面上用桂青种做的六堡茶占比多少,无法得出数据,但从侧面反映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也能成立。 @大护法:如果从市场产品覆盖面出发的话,似乎目前的主流产品向轻发酵为主。 我想,一方面是与受众有关,轻发酵的茶尽管略带苦涩,但保留茶味,香气明显,口感上偏鲜爽醇滑,适合从其他高香类茶品转化的人,另一方面对于茶品来说,也适合后期继续陈化。 因此,发酵程度的把控,尤其考究师傅功力,对六堡茶来说,也是特征之一。 @茶友欢姐:你从发酵程度的层面说口感的差异,我直接说说口感吧。 我喜欢喝老茶,六堡茶老茶,只要仓储得当,会比其他黑茶优秀。 我喝过一些二十年以上的六堡茶,陈香浓郁、槟榔香十足、回甘、茶气超好,茶汤醇厚滑,体感强烈。 我:是的,好的老六堡,在润、滑、甘、透等方面,都体现出老茶的特点和内在魅力,口感圆润滑爽,香气陈香馥郁,甜度,茶汤的粘滞度(稠滑度)相当好。 但这也引发出一个问题,就是适口性。 老茶的存量少,好的老茶,存量更少。 而且,老茶对于冲泡手法、茶具、出汤时间等细节,非常讲究。 价格方面,也不是人人能承受。 ▲40年老六堡而新年份的六堡熟茶,普遍带有青味或堆味,对于新茶友,适口感不会太好。 这也回到刚才轻发酵的问题,不做那么熟,尽量减少渥堆味道,保留茶叶本味。 因此,六堡茶的口感,还是以中期茶最佳。 经过时间的陈化,退去新茶的青味和堆味,而向老茶的陈香转化,后期香型逐渐成型,汤感逐渐厚实。 口感上要说不可替代的特征,应该说是从新年份到老年份的逐渐转化,从鲜爽醇滑到圆润厚实,口感层次变化大。 ?@小茶仙:没有人说功效吗?我来说说。 六堡茶最传统的功效,就是祛湿和调理肠胃。 这个在我们去六堡镇走访茶农的时候,也得以印证。 凡是小孩肚子不舒服,头晕感冒之类的,第一时间不是去医院,而是喝杯六堡茶,只要不是大病,往往有“茶”到病除的功效。 这个也是六堡茶得以畅销南洋的原因之一。 另外,以前六堡茶在日本,多在药店销售,即日本称之为“薬局”,有时候,还改个名称,称作消脂茶或健身茶。 在南洋,则更为普遍,杂货店,茶店,香烛店、海味店、纸糊店等等,随处可见。 ▲新加坡某茶庄,至今仍有陈年六堡茶出售? 来源:西江都市报还有,六堡茶优于普洱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别适合在炎炎夏日品饮,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起到消暑清热的功效。 我:是的,六堡茶很多功效被现代医学证明,但祛湿和调理肠胃是最基本也是最认可的功效,这点在六堡茶的历史上是既存的事实,可以说是六堡茶的“个性”之一了。 @茶茶:说到南洋,这个是六堡茶的辉煌史,一条茶船古道将六堡镇与马来西亚连接,在以前的年代真是不简单。 这种独有的文化也算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吧。 我:从文化层面来说,的确是人无我有。 普洱有茶马古道,六堡有茶船古道,可惜知道的人还不多。 其实,大厂不定期推出的复刻版产品,受到一些发烧友的喜爱,他们喝的就是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独有的文化还真是有关系。 一个上午的讨论,无法将一个千年延续的茶品说清楚。 但思维的碰撞,观点的提炼,令我们在选品、内容、为茶友解惑答疑等方面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正如茶友所说:“喝着喝着,习惯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 也许,我们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这种“特有的味道”,这与个人的品饮习惯、感受、喜好等等有莫大关系。 我们尝试从工艺、原料、菌种、发酵程度、功效、文化等角度出发,探究六堡茶与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在无形中或多或少都影响了茶友的选择,使六堡茶成为一“品”倾心的不二之选。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还有哪些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欢迎留言。

六堡茶槟榔香缘何珍贵

“槟榔香”是茶圈里,很多老茶客在形容六堡茶味觉特点时候的,一个经典词汇。 而且在其他茶品里,我们并不多见。 早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名茶之一。 现今,在梧州本地的茶叶研究学者,吴平老师等人的《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溯源和辨析》一文中,将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概括为“一种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有时还有轻微的木、涩、麻、苦等滋味,但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纵使有烟味,其烟味也不会显著。 ”综上所诉,六堡茶的槟榔香,是香和味二者有之。 “槟榔香”是六堡茶的一大特色,但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槟榔香。 那么,槟榔香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据六堡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韦洁群女士说:“做茶是一种缘分,有年份的茶,有槟榔香的茶就是真正最好的六堡茶,但是每个六堡茶不是都有槟榔香的,要是有那这茶就有(槟榔香),要没有就没有,哪怕是原产地的茶都不一定有槟榔香。 我现在也是做很多实验,有时能做出槟榔香,有时做不出,它不是百分百一定能做得出来的,我自己做茶那么久了,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出槟榔香,都是顺其自然出来的。 关于槟榔香是如何产生的,小编也请教了做茶将近50年的制茶专家姚静健。 姚师傅简单概括:“槟榔香的产生是以原料为基础,工艺为保障,仓储是关键,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此看来槟榔香在六堡茶中,属珍品中的珍品,因为“槟榔香”的形成,是受多个因素影响产生的低概率的事情,所以称之为“天赐槟榔香”毫不为过。 据了解到,槟榔香六堡茶在原料的选择上要老嫩程度恰到好处,太嫩,成品的槟榔香不明显;太老,茶味又失去了嫩叶的顺滑。 在工艺上要严格把控发酵时间,水分、温度 、箘类种群等多方面因素。 仓储方面最好是干仓茶品才能转化完全,槟榔香才会高显。 存放时间要足够,六堡茶才会出现“槟榔香”的可能。 无论是农家工艺的六堡茶或是工厂精制工艺的六堡茶,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大部分都不同程度上形成槟榔香,只是厂茶的槟榔香更容易产生,两者的槟榔香在风格上,略有不同。 农家工艺的槟榔香较为清淡雅致而厂茶的槟榔香较为浓郁高爽。 文末小编想说,“槟榔香”是六堡茶的代表性特点之一,且由于其产生概率低,受到非常多六堡茶爱好者追捧,但不是说没有槟榔香就不是正宗的六堡茶。 其次奉劝消费者在购买时切记盲目听信,首选建议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六堡茶,然后购茶前要先认真试茶,试试口感、香气、看看年份,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实力下手购买。 如果有经济实力,可以选择足够年份的陈年六堡茶,这样形成的槟榔香更纯正经典,妙不可言。

本文来自网络网友投稿,不代表梧州山塘岐六堡茶官网立场,如果侵权,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六堡茶十大品牌排行榜揭秘中国黑茶中的佼佼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9813931293

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首页
添加微信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