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45/057六堡茶(传统工艺)标准对六堡茶义:六堡茶(传统工艺)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L.)]的鲜叶为原料,经六堡茶传统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传统工艺采用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筛选、拼配或不拼配、汽蒸或不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制成型、陈化或不陈化,不经渥堆发酵的工艺。
按此标准六堡茶(传统工艺)有三个方面的要求:茶树品种,要求是苍梧群体种和广西大叶种这两个品种的鲜叶为原料。
按六堡传统工艺制作,这个工艺已经明确为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筛选、(拼配)、(蒸压)、(陈化),不经渥堆发酵,这样的一个工艺过程。
核心工艺是堆闷而不经渥堆发酵,标准特别强调不经渥堆发酵的工艺,因为渥堆发酵是现代工艺,无论是冷水还是双蒸双压均是现代工艺。
下面针对三大要点做个详细的阐述:关于茶树品种,从目前六堡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生产厂家的分布来看,苍梧群体种茶园集中在六堡镇为主,基本生产传统工艺六堡茶。
广西大叶种的分布较广,在贺州、柳州、桂林、南宁、钦州、梧州等地级市的很多县份均有分布,曾经这些品种做的绿毛茶叫“桂青”,所以也有桂青种的说法。
“桂青种”在没有现代工艺之前,也做传统工艺六堡茶,在现代工艺出现之后,就以做现代工艺六堡茶为主。
从原料来看苍梧群体种(也叫六堡原种)原料做的茶更具六堡味。
在六堡镇也还有不同山头的说法,传统工艺的丰富性是现代工艺不能比的。
传统工艺的核心工艺是堆闷和陈化,虽然标准里有“陈化或不陈化”,那是兼顾了农家的特点降低的门槛,陈化还是非常重要的,六堡茶“越陈越香”,陈化对六堡茶品质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堆闷是六堡茶初制的关键环节,没有堆闷,基本只能算是绿茶,就不是六堡茶。
堆闷还是有一定堆量的要求,否则没有温度的堆闷反而滋生杂菌,甚至把茶做坏都有可能。
堆闷时要控制好温度和茶坯的湿度,做到叶底发黄茶香变醇,另外还要发酵均匀防止出现杂色。
具体堆温可能要按堆的大小来控制,防止烧堆。
另外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最大差别其实是制茶的理念不同,传统工艺的后发酵要通过自然的方式,没有人为的干预,靠环境和时间自然去完成。
现代工艺的制茶理念是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后发酵,重点在工艺。
这是两种不同理念的制茶方式,传统工艺以自然的方式做茶,强调原料。
现代工艺以效率的方式做茶,强调工艺。
这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传统工艺适合小规模生产,现代工艺适合大规模生产。
对传统六堡茶而言原料是关键,工艺是基础,最终是陈化的时间和环境。
传统工艺是慢的艺术,现代工艺是快的技术。
要做出符合传统工艺的好茶,要有耐心。
六堡茶的喝法要注意几种情况
广西六堡茶因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理功效备受青睐,然而,正确的饮用方式至关重要。
在品茗六堡茶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避免饮用过浓的六堡茶。
由于工作压力大,人们常泡浓茶提神,但过量的鞣酸会与B族维生素结合,引发维生素缺乏,并可能影响胃部消化和铁的吸收,导致贫血。
因此,适量饮用为宜。
其次,烫茶有害健康。
有些人偏好热茶,但过烫的水会烫伤口腔、咽喉和食管,长期如此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建议使用18℃~45℃的温水泡茶。
再者,头泡茶需洗去杂质。
六堡茶在制作和储存过程中会沾染尘埃,首次冲泡的水用来洗茶,可去污提纯,但不宜过多,以免损失茶香。
通常洗茶一次即可,除非是陈年老茶。
存储不当的茶,如霉变六堡茶,必须谨慎对待。
六堡茶存储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霉变可能带来有害菌如黄曲霉。
对霉变茶,应遵循食品安全,未经处理切勿饮用。
最后,避免烟熏味的焦味茶。
这是由于制茶过程中的不当处理所致,烟熏味会严重影响茶的口感。
理想的六堡茶应具有纯净、醇厚的味道。
茶友问:六堡茶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吗?
针对茶友对六堡茶是否存在黄曲霉毒素的担忧,食品安全管理专家吴平提供了权威见解。
他表示,六堡茶无需担心这一问题,主要基于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国并未对茶叶设立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标准,但这并非忽视,而是根据茶叶的安全风险评估。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特定的营养条件,包括蛋白、淀粉和油脂,但六堡茶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极低。
茶叶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会转化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而脂质则在发酵中转化为醇类和芳香物质,这些变化使得六堡茶的营养环境不利于黄曲霉菌的滋生。
其次,吴平和他的团队在2012年的实验中,对六堡茶的渥堆发酵过程进行了严密观察。
他们发现,有益菌群在发酵初期占据主导,抑制了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有害杂菌,黄曲霉菌的生成几乎不存在。
此外,茶多酚成分还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进一步确保了六堡茶的食品安全。
因此,从科学角度分析,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和营养特性使得它难以产生黄曲霉毒素,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