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骑楼城附近景点 (广西梧州骑楼老街简介)

1. 梧州骑楼城的特点

广西梧州市是位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水交汇处,位置得天独厚,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珠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中心,成为近代百年的两广商埠。

在十九世纪末,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成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

骑楼城就是那时开始兴建的,其位于梧州老城区河东,现在有骑楼建筑560幢。

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 —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也显示出商家诚信待客的经商之道;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居民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

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居民为应付河水上涨时出入方便和系船专用,就出现了水门和骑楼柱上的铁环。

在靠近河边或其它低水位街道的骑楼砖柱,建造时预埋铁环,作为洪水浸淹街道时栓船之用。

低水位骑楼临街二楼以上窗户为门式,以备洪水期从此上下船。

这个特点是国内骑楼唯一的。

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并不惊慌。

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摸麻将。

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铁环,从窗口或水门上下船进出。

经过上面介绍,按骑字有兼跨两边之义,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叫骑楼吧。

2. 梧州景点骑楼城历史

龟苓膏

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

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

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

梧州腊肠

梧州民间目前仍保持着自制腊肠的习俗。

梧州人方国工说,腊肠属于季节性生产的美味,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做腊肠,七月初一刚好插完晚稻秧,于是当地就有了“插完晚稻秧,洗脚上田做腊肠”这句顺口溜。

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

梧州豆浆

梧州有一种饮料,令人瞩目,津津乐道。

说来有趣,这东西竟是平平常常的崐豆浆。

油条豆浆,这是中国众多城市都有的大众食品,许许多多的车站旁边,早晚崐都见到有小贩在叫卖。

蹲在这些摊子旁边喝上一两碗,是许多旅人都有的经验。

物崐虽平常,那风味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蒙山肉丸

通过蒙山县古老的传统捶打肉丸技艺,利用蒙山县优质的猪肉,甘泉水资源作为原材料,生产出纯天然的肉丸。

以蒙山县皮薄肉嫩的杂交猪肉为原料,制时将尚有余温的新鲜瘦肉放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木棍捶成肉泥,再加入菱粉水、蛋清、小苏打等配料用力拌匀即可制丸,最后将丸放在80度水中文火煮至浮起即可,蒙山肉丸以其爽滑鲜美而深受食客称誉。

生炒田螺

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

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食用。

然后配上蒜泥、姜末、豆豉、紫苏和少量辣椒或胡椒粉,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

田螺肉鲜甜可口,田螺汤美味无穷。

梧州纸包鸡

梧州纸包鸡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因气味芳香、鲜嫩甘美。

菜肴是以纸包裹主料炸制而成,这是隔纸炸的烹饪法,制作独特,菜肴可以保持鸡肉的鲜嫩,调料味浓,特有异香。

梧州纸包鸡色泽金黄,香味诱人。

吃起来,入口甘、滑、甜、软,食后齿颊留香。

滑肉肠粉

也叫做“猪肠粉”,因形似猪肠而得名,制法是先用一张卷粉卷上滑肉,卷成一条后再切成约8厘米长的小段,上蒸笼蒸熟,出笼后,浇是生油,熟油,糟辣酱,海鲜酱等佐料即成。

梧州霉豆腐

又名霉豆腐渣,是梧州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

用豆腐渣加工表面有富于弹性的粉红色霉菌为上乘、煮熟爽口,有一股独特的香味。

要吸炒、煮、煎等多种吃法,被港澳称为广西猪肝。

艇仔粥

说到艇仔粥,它是梧州著名的传统小食之一。

梧州素有“水上街市”之称,很多居民以船为居室,因此以船民为对象的服务业便应运而生,这种粥的命名也源于此。

原来主要在江河中由船民摇着小船早晚叫卖,后来在江岸、陆上也普遍经营,并已传入北海、南宁等地。

现在做工很到位的艇仔粥已经少见了,就别说还有在江河中叫卖的啦,只有在茶楼酒店中能吃到了。

梧桐河粉

河粉又有称“汤粉”、“老友粉”。

以扁米粉为主,佐以瘦肉牛肉牛腩等卤肉,适量调味料以及青菜少许,用猪骨鲜汤熬煮而成,肉香卤味尽贯于米粉之中,纵远观亦能闻见香泽浓郁。

3. 梧州的骑楼城有什么特点

有四种说法:莱垍头条

1) Qilou town in Wuzhou 梧州骑楼城 头条莱垍

2) sotto portico 骑楼3) Arcade 骑楼4) arcade-house 骑楼5)sotto portico block 骑楼街区 以前写作文 曾经用过第一个 莱垍头条

4. 形容梧州中国骑楼城

我最喜欢的城市,梧州地处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两广交界处,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这梧州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呢?

首先,梧州有非常出名的六堡茶,龟苓膏,猪油饼等等,当然,还有游客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白云山公园处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尝尝有名的冰泉豆浆和特色小吃。

梧州还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骑楼城,一直保留着古时候的建筑,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5. 梧州骑楼城建筑特色

梧州石表山景区

石表山景区坐落在广西东部的梧州市藤县境内,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表山休景区处在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的交汇点,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丹山、碧水、沙滩、翠竹、村落组合完美的地方,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

梧州石表山景区将明澈的河水、洁净的沙滩、深幽的峡谷、青葱的竹林、神秘的山寨、鬼斧神工的丹霞景观、古朴天成的村落等旅游资源完美组合,是一处集休闲、度假、揽胜于一体的天人合一山水诗画景区。

2、梧州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梧州骑楼城—龙母庙景区坐落在广西梧州市万秀区,连绵成片的骑楼,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连绵成片的骑楼,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

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现存骑楼街道主要为大东上路、大东下路、大南路、小南路、沙街、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环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建设路和中山路等。

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建有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等,是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祈福圣地。

3、梧州苍海旅游景区

梧州苍海旅游景区坐落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占地200多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梧州苍海旅游景区是梧州市最大的城市绿化公园和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举办地。

景区内拥有华南最大的城市生态调蓄湖,崇山秀岭,山林连绵,多个各具特色景点有如明珠般分布在园区各处,展示了梧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体现了西江明珠,岭南新韵之无限魅力。

梧州苍海旅游景区由梧州园博园及苍海公园两片区域组成,主要景点有云岚青林、苍海新天、绿墙花廊、印象西江、天音廊桥和生命之树等。

4、梧州白云山

梧州白云山,古称九疑。

坐落在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占地面积346公顷,最高峰386米,有遥连五岭、总纳三江之势,俯瞰远眺,梧州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梧州白云山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神鹿台、光华亭、锦鸡岩等舜帝遗迹,是海内外中华子孙寻根问祖、怀古凭吊圣地,素称梧州八景之一。

梧州白云山遥连五岭,总纳三江,至梧州突而挺起,蜿蜒盘桓,气势磅礴,文化底蕴丰厚。

山上树木参天,环境幽静,清新自然,溪流瀑布,颇具特色。

登白云山,可享“沐云海、餐重峦、饮两江、瞰山城”之美。

6. 梧州骑楼城为什么叫骑楼

01.骑楼城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骑楼博物城。

位于梧州市河东老城区,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有着560座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

连绵成片的骑楼,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

02.四恩寺

广西最大的佛寺。

位于梧州市河东区白云山上。

四恩寺的前身是紫竹林禅寺,因修建东环路被征用异地重建。

四恩寺采用明清宫廷建筑风格,整个古建筑群气势磅礴。

03.白云山

国家AA级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位于梧州市区东北部,距市区2公里。

风景区中部即山顶所在区域,是梧州市区第一峰,有被称为梧州古八景之一的“云岭晴岚”景点。

04.龙母庙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广西梧州市河东旧城区,沿鸳鸯江口桂江上游500米处。

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为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

05.白鹤观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梧州城西鸳鸯江畔白鹤岗之南麓。

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14),是道教供神、诵经、修道的场所,是广西保存较好的道教观宇。

06.中山公园

位于梧州市中心的北山上。

公园依山构筑,是一处文化内涵较深的公园。

公园内有一个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太监吴怀恩奉南汉王朝第三任皇帝刘晟命令而铸造的铜钟。

07.中山纪念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梧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

1930年10月建成,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08.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梧州市中心,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统称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

09.西竺园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梧州市岗岭路珠投岭上,是梧州市区著名的佛教寺庙。

始建于民国23年(1934),为妙真和她的师父达禅法师创建。

10.圣文园

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

坐落在梧州市河东城区西江南岸。

景区内植物品种十分丰富:有冠为“植物活化石”之称、最远古侏罗纪时代便出现的蕨科植物群。

11.太和花园

位于梧州市河西城区富民二路东山冲44号。

太和花园前身是太和花圃。

园内园林布局精奇巧妙,空气清新,是闹市区里面一个天然氧吧和绿色乐园。

12.(河滨公园)英国领事署旧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梧州市白鹤山上河滨公园内。

梧州市区桂江一桥西桥头100米处转左上山即达景区。

是梧州市区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

13.允升塔

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梧州市西江南岸锦屏山上,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占地面积41平方米,与铁顶角的炳蔚塔遥相呼应为姐妹塔。

14.云龙花园

位于白云山南麓的云龙花园,面积约5公顷。

它是集科研、科普教育、游览于一体的公园,是世界最大的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

公园以精品园林为主,园林风格中西结合。

15、宝石城

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

位于梧州市西环路中段,于2003年8月建成,商业面积2.5万平方米的宝石城。

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宝石饰品专业交易中心。

16.东华寺

位于梧州市区12公里左右的长洲镇龙平村大宕组东华山半山腰。

东华山,海拔338米,面积2000余亩。

东华山的自然景观以石头、奇树、藤蔓为主,称为“东华山三奇”。

17.李济深故居

位于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

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居,是一座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洋装饰风格于一体的近代建筑。

18.苍梧粤东会馆广

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县城,是广西现存的年代最古老的粤东会馆。

现今中殿和后殿的塑像仍存,是一处名闻两广的古迹。

19.飞龙湖旅游度假区

即爽岛,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广西苍梧县梨埠镇凤仪村太平河上游两公里处。

是集游览、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20.六堡茶旅游点

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六堡茶园位于苍梧县六堡镇

景区交通方便,占地面积2000亩,茶园面积1100亩。

茶园文化底蕴深厚,茶园建筑风格独特。

21.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

景区距梧州市区50公里。

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集河流、泉溪、瀑布、石崖、石滩、山林于一体,具有山幽、水秀、林茂、瀑美的特点,构成了别有韵味的一幅幅风景画。

22.邓公庙

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南渡街,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当地民俗文化的游览胜地。

邓公庙始建于明末,庙内有4根盘龙柱,是广西唯一仅存的古代木雕艺术珍品。

23.大竹龙母庙

位于岑溪市糯垌镇大竹村。

大竹龙母庙是以龙母文化为基础,结合岑溪市的民俗文化,开展文化溯源为主的宗教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龙母寻源的旅游胜地。

24.石庙山

生态及道教文化景区。

位于岑溪市水汶镇,是自然生态及展示道教文化的旅游景区。

该地属丹霞地质结构,因一巨石下有一洞,洞中设有盘古庙而得名。

25.吉太漂流

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吉太村,是集山、水、林、潭、溪谷、奇石、神滩于一体的自然生态风景区。

吉太漂流就坐落在5.6公里人烟罕至的峡谷之中,全程5.8公里,总落差120米。

26.太平狮山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梧州市藤县太平镇近郊。

狮山形成于7000万年前,经过风化、侵蚀,形成山顶平台、峡谷幽深,是广西少见的具有特色的森林公园。

27.藤县龙母庙

西江流域与广东悦城龙母庙、广西梧州龙母庙并名的庙宇。

位于广西藤县西江大桥下的胜西村,是传说古代西江流域的保护神龙母的出生地。

28.禤洲岛

位于珠江主干流浔江中,距藤县县城6公里、梧州市70公里。

北回归线从岛上经过。

岛上翠竹环绕,瓜果飘香,民风纯朴。

有广西最大的红棉树等景点。

29.袁崇焕故里

位于广西藤县天平镇新马村,是抗击后金入关保卫京师的民族英雄明末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的故里。

有明督师袁崇焕纪念碑、督师手植榕、袁崇焕宅基地等。

30.石表山休闲景区

位于广西藤县南端的象棋镇北流河边。

道家村为古代水路的驿站,为窦家司驻地。

丹霞地貌形成众多景点,是广西丹霞地貌与水结合最好的地方。

31.蝴蝶谷景区

位于广西藤县埌南镇黎寨村。

当地把瀑布叫“爽”。

爽心瀑布集藤县南部最高峰尖峰顶径流(784米海拔),而形成的12个瀑布群,森林植被丰富。

32.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位于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城区。

永安州因此留下太平天国遗址26处,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

这里是全国太平天国文物储存真品最多的地方。

33.梁羽生公园

位于蒙山县城东南角、321国道旁。

梁羽生公园原址为鳌山宝塔(即文笔塔),因宝塔建于山顶,山似巨鳌,故名。

主塔始建于1762年,嘉庆年间续建,1985年重建。

7. 梧州骑楼城的来历

梧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重要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

骑楼城就是梧州商贸极为繁华而在南中国具有不可动撼历史地位的一个标志。

各位现在看到的骑楼外表很新,其实每栋都有超百年历史了。

现在,面貌焕然一新的骑楼建筑既不失传统特色,又显现时代风貌,成为梧州一幅幅旖丽的立体风景画,特别是夜游骑楼城,整夜骑楼城五光十色,人在城中,有如人在画中、画中有人。

目前,梧州的骑楼数量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

8. 梧州骑楼城属于什么区

梧州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享有百年商埠 、“小香港”、“广西水上门户”、“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等美誉,是粤语及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

如果爱茶的你,已经厌倦了快节奏快餐式的生活,心底里向往着慢生活——绿城水都梧州的节拍刚好符合。

如果你喝了那么久的六堡茶,还没有机会到过这一方孕育它的水土,六堡茶的故乡——梧州,正向你招手。

如果你想知道六堡茶是如何沿着“茶船古道”,飘香海外,浸润华侨的衷肠,“茶船古道”的起点——梧州待你前来。

梧州,属广西的地级市,下辖长洲区、万秀区、龙圩区、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是连接两广的纽带,也是前文所提到的“古苍梧郡广信县所在地”。

梧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光照充足。

梧州的水路自古十分发达,浔江、桂江在市区内汇合而成西江(后文会详细介绍),被称作“三江总汇“。

西江源远流长,上游发源于云南、贵州,下游则经广东注入南海。

因此梧州水运上通邕、柳、桂,下达粤、港、澳。

在古时候,中原北货南运,岭南南宝北贡,使节行旅,军输漕运,大多走水路经过梧州,所以梧州被称为广西的“水上门户”。

▲三江交汇于梧州,梧州因水而生

梧州人素有饮茶的习惯,市内茶楼甚多,一些饭馆也会设茶市。

茶市以早晨为主,亦有午、晚间茶市的。

自上世纪30、40年代以来,茶市还有茶点供应,茶点以各类包点、糕点和烧卖为主,兼营其他。

梧州浓厚而悠久的饮茶文化,是六堡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

此外,梧州的小吃十分多,茶友们如果到梧州游玩,记得亲口尝尝。

当地比较出名的有:纸包鸡、艇仔粥、糯米糍、艾糍、炒田螺、豆浆、龟苓膏、神仙钵、及第粥、肠粉、裹蒸粽、萝卜糕、伦教糕、马蹄(荸荠)糕、蕉叶糍等。

愉悦的假期,可以从早晨的白云山脚下,一碗以“香、滑、浓”,独具风味而闻名暇尔的冰泉豆浆中开始。

感受了梧州的的早茶文化,再起身前往白云山云峰亭登高望远。

转身听听龙母的神话传说,置身檀香飘逸、静人心的四恩寺。

站在河滨公园里历史洗礼过的石砖上,俯瞰今日梧州,惊叹鸳鸯江“一清一浊”的魅力。

午后漫步在满是历史印记的骑楼老街区,打开相机,定格这些精美的建筑艺术,也许偶然间的某一个转角街景,就会让你追忆起那些老时光。

梧州骑楼城小吃街,龟苓膏、纸包鸡、牛杂、田螺、酸果、蛋挞…….目不暇接的特色美食,让你的味蕾神经末梢尽情享受。

逛了半天,口渴了,便可以在随处可见的凉茶店,买一碗正宗的凉茶,整个人倍感神清气爽!

这时,你可能也感受到了长期生活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的梧州人,对凉茶的依赖。

你也许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六堡茶是移居东南亚的广府先民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恋,是南洋矿工的“保命茶”。

六堡茶,在梧州经历了药用到饮用,喝茶到叹茶,再到话茶的变化。

你从从田间地头,到街边茶楼......都可以感受到梧州人爱饮茶以及独具岭南特色的茶文化。

如果你是六堡茶的铁粉,就不要错过这个千年制茶名地、六堡茶的原产地、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去探秘哪些茶产区的机会噢。

因为只有融进远离城市喧嚣的六堡镇,才知道原来六堡茶源自这一方净土。

你置身山清水秀的六堡镇,才懂什么叫“山水为媒育好茶”。

“开门便见山,见山必见茶。

”六堡镇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

在被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簇拥着的六堡茶厂,你可以看到六堡茶从几近沧桑的岁月里重焕生机的模样。

走进享有“全国最美茶园”美誉的八集茶园,你便可以感受到自然雕琢的得天独厚和罐以人的意志的和谐。

深入拥有浓郁神话色彩的黑石山——这里既是公认的优质茶产地,也是六堡茶核心产区,你可以品尝到浓醇味厚、茶气足的地道的黑石山六堡茶。

逛了茶山茶园茶树茶厂,你还可以漫步依六堡河而建的六堡茶街,青石板的小路,青砖黛瓦建造而成的古香古色的茶馆、茶庄,紧凑而错落有致。

进茶店看茶器喝几杯地道的六堡。

傍晚再来到合口街樟木根码头(茶船古道”的起点),驻足凝望,河面已没有了往日舟楫往来、熙熙攘攘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静静流淌的河水声。

曾经,满载六堡茶的小船、竹排,从合口码头,沿着六堡河,“走”出深山,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东南亚。

如今的六堡镇,茶舍、茶博物馆、品茶室、茶园、民宿等,每一处都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相融合,集种茶、观茶、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

与茶树零距离,看了六堡茶如何从一片叶子变成一杯茶汤,真切地感受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的不同,亲身体验六堡镇的风土人情,流连忘返。

你,真的会因为一片茶叶,而爱上一座城——梧州。

有关中国茶的历史

广西梧州骑楼城附近景点广西梧州骑楼老街简介

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故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

在英国,有人说饮茶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

事实是这样的: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

但是这些茶树种其实是英国人从中国偷过去种植的——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印度从未发现过 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

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

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

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

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 ,其中也包含甘肃 、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区。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

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

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 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华阳国志》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因此历史意义更大,也更为可靠。

3、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

提壶行酤。

汲水作哺。

涤杯整案。

园中拔蒜。

斫苏切脯。

筑肉臛芋。

脍鱼炰 鳌。

烹茶尽具。

哺已盖藏。

舍后有树。

当裁作船。

上至江州。

下到煎主。

为府椽求用钱。

推纺恶败。

傻索绵亭。

买席往来都洛。

当为妇女求脂泽。

贩于小市。

归都担枲。

转出旁蹉。

牵牛贩鹅。

武阳买茶。

杨氏池中担荷。

往来市聚。

慎护奸偷。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已有饮茶习俗。

编辑本段饮茶习惯的养成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

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

”《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

稽古分名槚蔎茗荈。

《尔雅·释木》曰:‘檟,苦茶。

’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

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

茗又为茶之通称。

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

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

”(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荼”、“茶”二字之转变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

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

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

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

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

东汉以下,音宅加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

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

(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

(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

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

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

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

茶的广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

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也就是说,茶发现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中国主要名茶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

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

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君山银针中国著名黄茶之一。

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

“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六安瓜片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信阳毛尖中国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自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群山之中。

信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群山环绕其中,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

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

祁门红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

北苑御茶属青茶类,是中国名茶之极品,为古代帝王御用茶王。

建安(建瓯)北苑御茶从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设御焙,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历经四个朝代,二十六位皇帝,进贡朝廷持续达458年。

矮脚乌龙系乌龙茶上品,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原产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

据专家考证福 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有14亩120多年至150多年历史的老茶园,共有古茶树6090棵,是当今台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茶的发源地。

09年2月,这片宝贵的茶树林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这片矮脚乌龙树势最高者只约120公分左右,枝叶平展,叶浓绿色,平滑不发光,叶形向下弯曲,叶尖圆钝。

主脉特别明显。

春茶一芽二叶的干样含氨基酸3.1%、茶多酚19.6%、儿茶素总量13.8%、咖啡碱5.7%。

对人体很有益处,咖啡碱是强有力的中枢神经兴奋剂。

它能振奋精神,强化思维,减轻疲劳,解热镇痛,利尿通便,消毒减菌。

而酚性物(主要是儿茶素)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防癌的最有效药物。

它能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治同血压、抗损伤、抗癌、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减肥、清食、抗衰老、键力美容。

普洱茶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

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

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

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

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

都匀毛尖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

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

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

崂山绿茶崂山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极高声誉,被消费者盛誉为“江北第一名茶”。

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崂茗茶相传由宋邱处机、明张三丰等崂山道士由江南移植,亲手培植而成,数百年为崂山道观之养生珍品,清顾炎武善作诗赞崂山,蒲松龄曾饮崂茗茶(聊斋)写绛雪,崂茗茶的成品属于绿茶,由精选鲜茶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

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之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时间积累养分,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有兴奋解乏、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优点,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

六堡茶 六堡茶属黑茶类,得名于产地苍梧县六堡镇,产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500多年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远近驰名,被列为中国24种名茶之一。

六堡茶亦称“可以喝的古董”,传说于很久以前,王母下凡了解人间民俗风情路经六堡镇的黑石村,看到这里的黑石山上林木苍翠、郁郁葱葱、云清雾罩,于是在此稍事休息。

当王母捧起黑石山下的清泉水,入口顿觉清甜甘醇,远途的劳累也随之一扫而空。

盛兴之下,王母令仙女将两颗仙茶种子放到黑石山的石缝中,许多年过去了,两颗茶种长成了枝繁叶茂的茶树。

于是村民们采摘仙茶树的茶叶,烧制茶水,招待八方来客,远方的客人发现茶水味道醇厚甘爽,人人交口称赞;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黑石村的仙茶由此传开,后经勤劳村民的繁殖、培育、精制,形成今天闻名遐迩的六堡茶。

虽说神话传说无从稽考,但凡到过六堡镇的人都知道,这里确实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正是当地特有的优越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质优味醇、历史悠久的六堡茶。

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据《苍梧县志》载:“茶多产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近年来,六堡茶以其悠久的历史、醇和的滋味、独特的槟榔香及独有的保健作用,享誉国内外。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属红茶系列。

政和为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

1115年宋徽宗因喜爱政和茶,把年号“政和”赐予当时的关隶县,诏改政和县。

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外形条索紧结圆实,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采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味醇和,叶底红匀。

政和工夫红茶历久不衰,蜚声于国内外,畅销俄、美欧等国,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国内外多项奖。

2010年“政和工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什么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

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喝茶的人都知道六堡茶小众,但这个小众群体却在逐渐扩大,每天都有茶友加我微信,与我探讨六堡茶的问题。



为茶友答疑解惑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工作,但随着工作进展的需要,接触的茶人多了,品鉴的茶也多了,一个问题自始至终萦绕在我心头:到底什么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喜爱六堡茶的茶友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雨夜,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先看看茶友们是怎么说的。

如果说点赞是出于礼貌,回复一定是主动探讨。

果然,留言者众。

梳理了一下留言,我分为几种类型。

集中在口感滋味上,例如:@叶子独特好闻的仓味,绵滑醇厚的口感@周大福入口的柔@善缘MEDESHUN板栗味儿@刀客...私房老茶温松烟药香......@笨笨喝着喝着,习惯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安化黑茶,云南熟普也无法跟上它味道@初衷的模样土味儿!像雨后的味道有些则强调体感、功效:@黄姑娘喝一杯好茶,喝出全身通透@叶子消食保健功效@刘康夫体感和稠厚度@简简单单喝对了可以改善体质有些喜欢表达情怀:@言已言意是乡愁的感觉,自然的味道@月和花小时候的味道写意(抒发情感):@刀客...私房老茶生态人文味......@有多远多远心情啊@覃聪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朱月群像海一样有些则是品茶的感受体会@伶儿响叮当好吧,我一个行外人分享一下前天晚上喝的一款六堡茶。

从朋友那个死缠烂磨讨来的15克茶,拿到朋友茶庄三五知己一起分享,据不少老茶骨喝过,说可以超出0101几个档位。

用厚壶100度热水加热壶两次,然后放茶叶,洗茶两遍,第三泡开始饮,虽然一小口,感觉口腔有浓烈的冲击感,有点霸,第六泡开始感到有花香,又有点像旧房子木的味道,到十多泡的时候,汤色有点淡,但是甜味开始出来……@传森固体蓄热?个人感受:1、上瘾;不喝感觉少点什么似的。

2、解乏:两杯茶下肚,困乏全解除。

3、甘甜:经过三个月干醒的茶,仓味全无,茶汤甘甜。

4、治病:感冒伤风三杯过后汗出病消。

无论如何,所有留言都是茶友情感的表达,没有对错,贵在真实。

第二天,我带着问题,与六堡茶之家评茶组小伙伴开了一个讨论会,为使探讨更深入,还邀请了本地三名茶友加入。

主? ?题: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地? ?点:六堡茶之家茶室时? ?间:8月15日主? ?持:茶探长参加人员:六堡茶之家茶评组——小茶仙、茶茶、大护法、未素小薰茶友——彬少、欢姐、老张我:大家平时品鉴六堡茶也不少了,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好喝的、难喝的,我们都遇到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茶友彬少:我接触六堡茶的时间不长,2年多,当时是冲着 “红浓陈醇”的特点尝试的,而这个也是社会一致公认的品质特征。

▲六堡茶的红浓陈醇我:无可否认,在所有能查阅的资料当中,都提到六堡茶“红浓陈醇” 的品质特征。

这几个字的概况描述,是特征不错,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所谓的不可替代,是人无我有的东西。

而“红浓陈醇”对于普洱茶和其他黑茶,同样适合,甚至红茶我觉得也有。

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出发,“红浓陈醇”就是共性,众多茶友选择六堡茶,一定有背后深层的原因,这种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六堡茶的“个性”。

@茶友老张:如果说人无我有的话,我认为槟榔香算是一个品质特征了。

我:喝六堡茶的确离不开槟榔香,但这个香型,不要说普通茶友,即使是专家,茶人、茶商、老茶客,都是各有各说,越说不清楚,就越“玄乎”。

六堡茶的槟榔香型,过于庞大,且没有行业标准。

概念比较抽象,没有“兰香”、“药香”、“蜜香”、“花香”等来得直接易懂。

就我而言,接触过的槟榔香,我更愿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陈化而成的槟榔香,香气下沉内敛且持久。

熟茶的话,100批产品也不一定能出一批,生茶必须在松烟香的基础上产生。

而生熟茶的槟榔香在口感滋味上又各有区别。

另外一种是工艺槟榔香,主要是指熟茶,利用拼配工艺制作,这种槟榔香,只能说是“疑似槟榔香”或广义上的槟榔香。

▲出槟榔香的农家茶有一个场景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如果槟榔香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茶友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因为他弄不明白,导致口碑下降,最终对六堡茶的推广是不利的。

我对槟榔香的看法是,我不否认槟榔香作为六堡茶的不可替代特征,但有个前提,你必须将他说清楚,还没有说清楚的前提下,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茶友欢姐:我喜欢六堡茶,是因为陈化的魅力,很多厂家都有窖藏系列,我想,这种洞穴陈化是不是不可替代的特征呢?我:所谓洞穴,说白了就是防空洞。

防空洞的挖掘属备战备荒年代的产物,并非为制茶而生。

一句话说,就是利用人防工程作为茶叶陈化的仓库。

在洞内进行陈化,本质上属于轻微入仓做旧。

洞内的环境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对六堡茶的陈化,有优点也有弊端。

优点就是湿度大,加速陈化,但弊端也是因为湿度大,容易造成茶叶的霉变。

另外,在洞内出来的茶品,仓味很大,往往要醒三个月至半年才能喝。

无论如何,洞穴陈化只能说是茶叶加速陈化的方法之一,不是工艺标准。

而且,早在80年代,广东的普洱茶就大量存放于肇庆的防空洞,所以,洞穴陈化并不是六堡茶的专利。

我还是倾向于干仓陈化,其实只要时间够,不入洞的自然陈化老六堡,更加迷人。

@小茶仙:我从几方面说一说。

一个是发酵程度。

六堡茶与安化黑茶和普洱茶相比,发酵程度介乎于两者之间,既没有安化发酵这么轻,也没有普洱发酵之重,所以出来的汤色,新年份的茶以红亮为主,而普洱则是红浓。

在原料方面,较普洱来源丰富。

除了本地的六堡群体种外,还有桂青种、广西大叶种、云南大叶种,甚至会有越南、缅甸、老挝等边境料。

另外,渥堆完毕后,蒸压入箩的工艺细节,让后期转化有更多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中期茶上,就是香气滋味更多变,口感层次更丰富。

以上简单说,就是一茶一味。

我:一茶一味这个特征确实在六堡茶体现的很明显,但要两看。

好的方面当然可以这样说,品质优秀,经过十年左右陈化的中期茶,韵味十足,更胜普洱熟茶一筹。

但正因为以上这几个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六堡茶口感没有统一标准,新茶友学习成本高,二是新茶的适口性普遍比普洱差一截,新茶友试错成本高。

所以茶友对六堡茶的评价分两个极端,一种是觉得废品,另一种觉得惊艳,却很少有中间评价。

还有就是,小茶仙说的原料来源丰富,我更倾向于原料来源复杂一说。

六堡群体种产量低,成本高,茶企更喜欢从其他茶区采购毛茶。

而出于成本的考虑,采购的毛茶质量不一,而原料的好坏与茶品的质量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是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大护法:我记得以前初中补习语文的时候,每次老师都会冲泡六堡茶给我们喝, 从此六堡茶的滋味我就记住了。

他既没有绿茶削胃,也没有乌龙的高香,当时给我一个感觉,除了独特的红亮汤色外,就是那一股陈爽的木味,每喝一口就疏通一次被补习堵塞的大脑。

我:这个陈爽的木味,我理解是六堡茶的木香,确实上年份的六堡茶出现木香的比例高,这个可能跟木板仓的存放也有一定关系,应该算一个特征,不过也是一个黑茶共性的概念,可能不算独特性或者说不可替代的特征。

▲某厂的仓库@茶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茶独有的风格,如云南普洱茶性的霸道刚猛,湖南安化茯砖茶人工发花的菌香,我们广西梧州六堡茶也有几样不可替代的特点呢,一是鲜爽甘醇的地域风味;二是两种工艺;三是很有地域特色的大竹箩陈化包装。

这地域味的形成与原料、工艺息息相关,六堡茶选用的茶青一般生长于茶树生态最适宜的华南茶区。

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雨量充足,有机物质含量非常丰富,生长在这环境下的茶青可谓是很优秀了。

工艺方面,六堡茶除了黑茶常用的冷水渥堆发酵工艺以外,还有双蒸双压工艺;再说说茶叶精制后的存放,相较于其它做成紧压砖、饼茶等黑茶来说,六堡茶应该算是黑茶中的一朵奇葩,它虽然也会制成茶砖茶饼,但大多还是会做成大箩紧压茶,这也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

我:我也承认有地域味,但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外地茶友更是一头雾水。

其实,我更加倾向于这种说法,就是菌种的特殊性。

地方不同,环境不同,微生物种类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优势菌种。

换句话说,即使是相同的工艺和原料生产,只要不在梧州市,出来的成品与梧州的六堡茶都会不同。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菌种的不同,也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之一吧。

至于双蒸双压工艺,貌似现在也有厂家在使用,但很少,不属于主流的工艺类型,出来的茶品也少。

@未素小薰:我认为原料有很大的关系。

刚才小茶仙说了桂青种,我补充一下。

桂青种内含物丰富,制作出来的六堡茶,滋味醇和,香气低调含蓄,茶气足,属于爽口型,耐泡度高。

与云南大叶种及广西大叶种不同的是,极为适宜出现槟榔香,茶品很符合六堡茶“红浓陈醇”的标准。

我:的确,只是桂青种的产量低,目前市面上用桂青种做的六堡茶占比多少,无法得出数据,但从侧面反映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也能成立。

@大护法:如果从市场产品覆盖面出发的话,似乎目前的主流产品向轻发酵为主。

我想,一方面是与受众有关,轻发酵的茶尽管略带苦涩,但保留茶味,香气明显,口感上偏鲜爽醇滑,适合从其他高香类茶品转化的人,另一方面对于茶品来说,也适合后期继续陈化。

因此,发酵程度的把控,尤其考究师傅功力,对六堡茶来说,也是特征之一。

@茶友欢姐:你从发酵程度的层面说口感的差异,我直接说说口感吧。

我喜欢喝老茶,六堡茶老茶,只要仓储得当,会比其他黑茶优秀。

我喝过一些二十年以上的六堡茶,陈香浓郁、槟榔香十足、回甘、茶气超好,茶汤醇厚滑,体感强烈。

我:是的,好的老六堡,在润、滑、甘、透等方面,都体现出老茶的特点和内在魅力,口感圆润滑爽,香气陈香馥郁,甜度,茶汤的粘滞度(稠滑度)相当好。

但这也引发出一个问题,就是适口性。

老茶的存量少,好的老茶,存量更少。

而且,老茶对于冲泡手法、茶具、出汤时间等细节,非常讲究。

价格方面,也不是人人能承受。

▲40年老六堡而新年份的六堡熟茶,普遍带有青味或堆味,对于新茶友,适口感不会太好。

这也回到刚才轻发酵的问题,不做那么熟,尽量减少渥堆味道,保留茶叶本味。

因此,六堡茶的口感,还是以中期茶最佳。

经过时间的陈化,退去新茶的青味和堆味,而向老茶的陈香转化,后期香型逐渐成型,汤感逐渐厚实。

口感上要说不可替代的特征,应该说是从新年份到老年份的逐渐转化,从鲜爽醇滑到圆润厚实,口感层次变化大。

?@小茶仙:没有人说功效吗?我来说说。

六堡茶最传统的功效,就是祛湿和调理肠胃。

这个在我们去六堡镇走访茶农的时候,也得以印证。

凡是小孩肚子不舒服,头晕感冒之类的,第一时间不是去医院,而是喝杯六堡茶,只要不是大病,往往有“茶”到病除的功效。

这个也是六堡茶得以畅销南洋的原因之一。

另外,以前六堡茶在日本,多在药店销售,即日本称之为“薬局”,有时候,还改个名称,称作消脂茶或健身茶。

在南洋,则更为普遍,杂货店,茶店,香烛店、海味店、纸糊店等等,随处可见。

▲新加坡某茶庄,至今仍有陈年六堡茶出售? 来源:西江都市报还有,六堡茶优于普洱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别适合在炎炎夏日品饮,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起到消暑清热的功效。

我:是的,六堡茶很多功效被现代医学证明,但祛湿和调理肠胃是最基本也是最认可的功效,这点在六堡茶的历史上是既存的事实,可以说是六堡茶的“个性”之一了。

@茶茶:说到南洋,这个是六堡茶的辉煌史,一条茶船古道将六堡镇与马来西亚连接,在以前的年代真是不简单。

这种独有的文化也算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吧。

我:从文化层面来说,的确是人无我有。

普洱有茶马古道,六堡有茶船古道,可惜知道的人还不多。

其实,大厂不定期推出的复刻版产品,受到一些发烧友的喜爱,他们喝的就是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独有的文化还真是有关系。

一个上午的讨论,无法将一个千年延续的茶品说清楚。

但思维的碰撞,观点的提炼,令我们在选品、内容、为茶友解惑答疑等方面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正如茶友所说:“喝着喝着,习惯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

也许,我们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这种“特有的味道”,这与个人的品饮习惯、感受、喜好等等有莫大关系。

我们尝试从工艺、原料、菌种、发酵程度、功效、文化等角度出发,探究六堡茶与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在无形中或多或少都影响了茶友的选择,使六堡茶成为一“品”倾心的不二之选。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还有哪些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征,欢迎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网友投稿,不代表梧州山塘岐六堡茶官网立场,如果侵权,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六堡茶的质量鉴别技巧六堡茶的质量怎么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9813931293

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首页
添加微信
一键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