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是梧州市的特色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令到六堡茶得以走出深山,进入珠三角地区,甚至走向世界的,则是一条独特的“茶船古道”。
然而,社会上对于“茶船古道”的研究还较为有限,更未能形成客观权威的资料文献,以致“茶船古道”几乎成为一个有迹可寻又无多少史料记载的传说,这不利于六堡茶文化的传承、宣传和利用。
去年,梧州日报社派出采访组,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对“茶船古道”的史实进行见证式采访、抢救式挖掘,较完整地还原了“茶船古道”的历史轮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今年,梧州日报社再次派出采访组,启动“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系列报道活动。
本次活动将聚焦于六堡茶产品覆盖和文化影响较明显的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采访组将全力收集与六堡茶文化相关的资料史实,为今后关于六堡茶和“茶船古道”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
第一集:六堡起运一种独特的历史名茶,一条蜿蜒的古老河道,在悠悠岁月里,把梧州与整个世界勾连起来,那就是六堡茶以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
苍梧县六堡镇,位于梧州市区东北偏北60公里的大山深处,山中自古多产茶,清朝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
六堡镇的山间至今仍保留着大量老茶树,六堡镇四柳村茶农易良成以前在不倚村和四柳村的山中,就见过许多径围达到两三尺的野生老茶树。
塘平村黑石顶茶山更被誉为“六堡茶的源头”,当地曾经有不少树干直径达30厘米左右的古茶树,专家估计这些茶树的树龄已经超过500年。
每年三月,春茶初发,六堡茶区就开始进入生产季节。
茶农们采摘了自家茶园的茶叶后,经过炒青、揉捻、复炒、复揉、烘焙等传统工艺,最后晾晒成茶。
在历史上,自清代起,已经有明确记录,六堡镇出产的六堡茶制作完成后,大部分在合口码头被压入箩筐,装上尖头船,然后沿着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这条“茶船古道”运往广州和港澳地区,再出口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在南洋地区华工聚集的锡矿区和种植园区里,六堡茶一直都是备受欢迎的祛暑保健的必备饮料。
茶农把一担担六堡茶送到合口码头,还原当年通过“茶船古道”外输六堡茶的情景。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健新/摄这条“茶船古道”为远方的都市带去了六堡群山里的茶叶,也为闭塞的乡间带回了近代文明的火花。
在六堡镇九城村,82岁的陈成联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的父亲陈甫苍生于1870年前后,30岁左右就外出贩茶,跑遍了“茶船古道”沿线的城镇。
1916年前后,到广州销售六堡茶的陈甫苍还专门在当地拍照留影。
“茶船古道”还促进了珠三角地区与西江上游的联系,无数广东地区的茶商沿着这条古道进入六堡收茶,同时又面向我国的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销售,为梧州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还是新加坡人的黄用珍,在澳门与六堡镇源盛茶庄的三少爷苏金润相恋结婚,两人沿着“茶船古道”回到六堡镇,开设了“三记”茶庄,在广东地区经销六堡茶,并利用黄用珍娘家关系在海外推销。
时至今日,六堡茶区里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而梧州市出产的六堡茶,在1956年以后,也开始大量采用“冷水发酵”的现代精制茶工艺。
但无论时代如何改变,“茶船古道”的影响至今不变。
数百年间,沿着这条古道输出的六堡茶,已经遍布南洋各地,融入到海外华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他们化解乡愁的一种信物。
下一集,我们将随着“茶船古道”进入广东,看看六堡茶如何穿越西江水道,在珠三角地区完成集结。
梧州苍梧县六堡镇盛产茶叶,茶叶因“茶色香味俱佳”而畅销一时,清嘉庆年间,六堡茶被列为当时全国24种名茶之一。
1937年出版的《广西特产物品志略》提到,当时苍梧县每年出口的六堡茶超过60万斤。
在过去陆路交通不畅的环境下,走水路成了六堡茶向外运输的最佳选择。
“茶船古道”雏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代,到了清代中期固定成型。
“茶船古道”的线路走向大致如此:从六堡河畔的合口码头起航,沿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这条“主道”和梧垌河——夏郢(思良江)——桂江——西江,以及六堡——狮寨——长发(桂江)——西江这两条“辅道”所组成的“茶船古道”一路向东,在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连接后,再延伸到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然后通往东南亚乃至北美地区。
“茶船古道”线路图(来源:西江都市报)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施茶叶统购统销政策,“茶船古道”的线路走向因此发生了变化,沿着“主道”输出的六堡茶经过贺江后不再直接运往广州,而是先运到梧州加工。
而这一时期,桂中横县地区出产的六堡茶沿着郁江、浔江,桂林地区出产的六堡茶则沿着漓江、桂江,也一起汇集到梧州。
于是,八桂生产的六堡茶,都沿着西江输出到广州,并出口港澳地区和海外。
20世纪90年代后期,梧州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六堡茶的输出逐渐转向公路运输,此后,“茶船古道”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字:杨麦 龙天传 苏爱清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在梧州市的特色产业中,六堡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得以从深山走出,走向珠三角,乃至世界,得益于一条独特的交通途径——茶船古道。
然而,关于茶船古道的研究相对匮乏,缺乏详细的文献资料,使得它在世人眼中更多是口口相传的传奇。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梧州日报社连续两年派出采访团队进行实地探访和挖掘。
2021年,他们启动了“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活动,首站聚焦香港、澳门和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目标是收集关于六堡茶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资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堡茶的发源地苍梧县六堡镇,位于市区东北的山区,这里自古茶树繁茂,尤其是黑石顶茶山,被认为是六堡茶的源头,老茶树历史悠久。
每年春茶开采后,经过传统工艺制成的六堡茶沿“茶船古道”运输,清朝时已见记载。
茶农将茶叶装船,通过六堡河、东安江、贺江和西江这条水上通道,最终抵达广州、港澳和东南亚等地。
这条古道不仅输送茶叶,也传递了文化交流,如黄用珍和苏金润的故事,见证了广东茶商与海外市场的联系。
尽管时代变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替代了传统工艺,但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影响深远,成为海外华人寄托乡愁的象征。
如今,六堡茶区的交通方式虽已转向公路,但“茶船古道”的精神和影响力依然存在,它连接着梧州与世界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下一期,我们将跟随“茶船古道”的脚步,深入广东,揭示六堡茶在珠三角地区的运输历程。
梧州六堡茶作为地方特产,曾被誉为全国名茶,其出口量在历史上颇为可观,而“茶船古道”的兴衰变迁,无疑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苍梧县的旅游景点
龙岩名胜风景区龙岩名胜风景区,简称“龙岩”,为苍梧名胜,位于石桥镇街区西边约700米,内有石灰岩溶洞。
洞长100米,宽60米,南北贯通,中有一洞直贯山顶,仰视可见蓝天,故亦称通天岩。
内有小溪流过,溪水清澈。
洞壁满布千百年石灰岩溶液凝结成的奇异怪石,有如树木花草、鸟兽虫鱼,有似狮虎龙凤、关帝仙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洞内有一洞通天,“抬头可望月,侧耳闻鸟鸣”,故又称通天岩。
洞内钟乳石奇悬,有天然的石马、石羊、石兔、石龟、石蛇和关帝像、刘三姐对歌台等,洞内外崖壁刻有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达官和墨客的题咏。
龙岩于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六堡茶生态旅游区位于苍梧县六堡镇。
苍梧是六堡茶的原产地。
六堡茶的发源地在苍梧县六堡镇,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乡,生产六堡茶历史长达1500多年,在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并进贡朝廷。
因此,六堡茶山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是兼具自然和文化两方面开发价值且在茶文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资源。
茶山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游客到此,既可以探寻神秘的六堡茶文化,又可以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在原生态的环境之中尽享正宗六堡茶的滋味神韵,是“深生态旅游,大休闲市场”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这里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在这里有满山遍野的六堡茶树,极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特色街,秀丽的蚕村田园风光,奇特的牛骨爽瀑布为核心的瀑布群瀑布景观,龙泉、佛子爽等瀑布景观,蔚为壮观。
在青山绿水茶山茶树的绿色生态乡村里,你会领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含义,领略盏茶品人生的乐趣,品尝色香味俱全的原创茶膳(六堡茶香味系列美食),感受大世界的茶道小世界,享受寻找六堡茶、采摘六堡茶、原汁原味手工制作六堡茶、采购极品六堡茶的惬意,可以参加原生态的六堡茶“无我”茶会,探寻茶船古道的历史神韵,聆听生动有趣的黑石顶传说、塘坪古榕树的历史传说等。
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位于梨埠镇爽岛电站库区内。
有众多的河流、半岛、岛屿和原始森林,有充满神奇色彩的皇殿顶以及皇殿梯级瀑布群,有忠义神龟、圣石庙、新圣庙、石观音等景点。
库区水面7600多亩,有游艇、碰碰船、游泳池等娱乐设施,游人可在水面游乐。
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大爽河生态游乐风景区位于接207国道至国家森林公园飞龙湖风景区的公路边约6千米的大爽河岸上,这里集河流、泉溪、瀑布、石崖、石滩、山林等景观于一体,大爽河两山林茂密,苍翠欲滴,有平展开阔的石滩草地,亦有幽深静谧的石崖峡谷。
如果说飞龙湖是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屏,那么大爽河则是一帧轻描淡写的山水条幅。
景区内开设有激情漂流、SPA水疗、水上乐园等游乐项目,特别适合自驾车休闲乡村旅游。